圖/123RF
文/高愛倫
一早八點多,我坐巴士經過南港展覽館,看到路邊發傳單的鐘點工長髮女孩,遞出十幾次彩印DM,願意伸手接下的只有二人,其他,有的搖手有的搖頭有的木然,也有的人,身體還會拐一下閃避靠近。
街邊散發廣告單已沒有這麼時興,我遇到最多的是早餐、護膚美妝保養,有時,鐘點工還會掠過咱們這樣高齡對象,但我一點都不會受傷,反而覺得他們能尋求目標對象是非常敬業的態度。
早年,報紙有夾報廣告單,一疊一疊廣告單總是在破曉時先發配給送報生,他們就當街蹲在人行道地上開始夾報,夾報工資是以一毛一角計費,低廉,辛苦。
相關部門巡視工作績效時,曾經發現有派報生把整落廣告棄置垃圾桶裡,但是當時無法明確找出不肖工作者,被丟棄的數量也依然計入整體工資;幾十年了,這個印象讓我對街頭散發傳單的臨時工「很有感覺」。
工作不論大小輕重,只要接受,就有義務認真負責。
也許有人認為街頭派廣告是一種騷擾,也是一種資源浪費,但是對於這樣討生活的人,我卻覺得他們的汗流浹背,充滿自立自強的高尚。
我們可以為他們做的事非常簡單,就是連腳步都不必放緩的順手收下廣告單,幫助他們誠實的領取工資。
廣告單常常是很好的紙質,曾見新聞報導有素人用這樣的銅版紙編織創意作品,而在我的家,我們用來摺疊餐桌上的四方垃圾盒,把簡單的資源做到物盡其用。
發放廣告單的臨時工遲早會淘汰絕跡,但這小小的街頭現象,有沒有可能帶動極微的反冷漠破冷漠文化?
現代人是可憐可悲的,詐騙事例太多,人們被訓練得必須保護自己,所以冷臉冷心冷反應是非常普遍的表情。面對這樣的面具與盔甲,旅居國外的同學曾提問:「走過很多國家,覺得這裡的路人神情最嚴肅冷漠……你們都很不快樂嗎?」
我們沒有不快樂,但我們有名列全球最重度使用手機的民風,也許是這樣的警覺,導致我們不習慣輕鬆『隨便』微笑,潛意識以為『陌生酷』最能保有安全感。」
我也問過自己,明明很愛笑,為什麼「蓄意冰冷」,尤其是接到陌生電話時,更努力讓對方「撞冰山」,認為可以省掉很多麻煩,迴避很多陷阱。
陌生酷是現代人的保護色,但,它會不會既是一種必須?又是一種多餘?
如果我們放寬尺度,雖可以繼續堅定謹慎的不被欺騙、不要上當、不受糾纏……但是,多一點舉手之勞的布施,多一點嘴角上揚的友善,多一點叮噹銅版的捐贈,依然是安全範圍內的小善。
我也有多數人秉持的大嬸精神,習慣問:「可以算便宜一點嗎?」後來看了一個視頻:大家購買東西時,總愛跟小販計較區區差價,稀釋他們的微薄利潤,卻很捨得以千金小費誇大奢華場合的氣派。
這支視頻給我的領悟並不是對錯的比對,而是讓自己多思多想:如果盡量學習在小處讓心柔軟,他日再添富貴,才會有更得宜的普助眾人企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