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院國家發展基金五年前投資牛仔褲代工廠如興近十五億元,不到半年如興就陷入財務危機,國發基金投資血本無歸,當初入股形同替如興順利向社會募資逾百億元的「背書」也遭外界質疑。
國發基金的前身是二○○六年由行政院開發基金與中美基金合併而來。設立的宗旨,是為了扶植對國家發展或經濟戰略有重要意義的產業,或者協助加速產業創新發展,帶動國家經濟轉型升級。
行政院開發基金早年投資台積電,成為其原始股東之一,打造出台灣的「護國神山」,並長期獲得驚人投資報酬,是國發基金最被津津樂道的成功案例。
但近年來,國發基金的投資,不但還未培養出令人驚奇的「獨角獸」,反而頻頻踩到地雷,導致社會負評四起。投資本就有風險,如果國發基金秉持專業立場把關審核,投資案又是國家希望重點扶持發展的策略產業,有賺有賠尚屬正常。問題是,如果投資案不具特色,又充滿投機資本色彩,國發基金就不該投入,而應讓其回歸商業市場機制。
二○一四年,國發基金投資十四億餘元的寶德能源,在兩年前已聲請破產。
二○一九年投資的東貝光電,隔年就因淨值為負數而終止上市。這幾年國發基金投資的如興紡織、三顧電子,更與產業新創或是獨有技術無關,而且充滿資本投機色彩。
三顧電子是二○一三年市場派資金借殼入主,從電子零件通路轉到再生醫學。
二○一八年取得國發基金挹注資金,更由國發基金入股的「台杉投資」董事長、前行政院副院長吳榮義出任其獨立董事。令很多人不解:一家借殼公司為何能受到國發基金如此的關愛?
最近出包的如興紡織,國發基金從一開始的投資到如興出事後的態度,都啟人疑竇。如興只是一家規模不大的牛仔褲代工廠,又是傳統產業。
二○一五年起,如興曾三次向金管會證期局申請現金增資,要高價併購大陸玖地集團,但都遭退件。政黨輪替後,二○一七年蔡英文總統出訪尼加拉瓜,參觀如興在當地的成衣廠,僅隔兩天,金管會就同意其一百三十億餘元的現金增資;半年後國發基金更投入將近十五億元,讓一堆銀行和投資人跟進,如興順利拿到一百三十億元資金。
然而如興併購大陸玖地集團變成弊案,公司上百億元資金被掏空,這幾年財務亂七八糟;但國發基金五年來都未處理。日前如興前董事長陳仕修更棄保潛逃,留下一堆財務爛帳。
這幾年如興無論經營權與財務都是烏煙瘴氣,國發基金是大股東,為何不究責也未採取補救保全措施,任令投資至此地步?
無論是開發基金、中美基金,或是現今的國發基金,設立的宗旨都是要提供國家重點產業發展,產業創新及技術研發的資金支援基礎。
請國發基金管理會勿忘初衷,以促進國家經濟轉型與產業升級投資為己任。
國人並非要求國發基金的投資案「只許成功、不許失敗」,但投資案必須真實符合政策目的,而不是荒腔走板、令人搖頭的散財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