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屆旺宏金矽獎總計有38所大專院校、275支隊伍報名,近千位師生參與。圖/旺宏教育基金會提供
【記者羅智華綜合報導】全國規模最大、歷史最悠久的半導體學生競賽「旺宏金矽獎—半導體設計與應用大賽」,今年邁入第22屆,在日前舉行的頒獎典禮上,由陽明交通大學團隊作品「一個無參考時脈且具有背景自我校正技術之相位雜訊量測電路」脫穎而出,勇奪設計組鑽石大賞;清華大學團隊作品「光場分解加速晶片與雙層分解式3D立體顯示器」則獲頒應用組金獎的殊榮。
就讀陽明交通大學的鍾奕璇及李承龍,作品「一個無參考時脈且具有背景自我校正技術之相位雜訊量測電路」的理念,是因應5G高速傳輸時代來臨,為解決電子訊號高速傳輸時產生的雜訊等問題,而開發內建於晶片的相位雜訊量測電路,以進行自我偵錯功能,創新巧思獲評審青睞。
而奪下應用組金獎的清華大學學生翁笠群、陳立得及林楷平,作品「光場分解加速晶片與雙層分解式3D立體顯示器」,則打造全球第一顆為3D顯示器加速的光場分解晶片,搭配雙層分解式的3D顯示器,無需配戴任何VR、AR等穿戴式眼鏡,就能達到「裸視3D」的視覺體驗,藉此提供沈浸式的影音體驗,實現元宇宙概念。
此外,因應疫情影響,遠距及零接觸已成防疫概念,也促使本屆金矽獎有多件作品開發遠距智慧醫療應用。像是成功大學團隊設計一款透過「可攜式無線尿液檢測系統」,在腎臟疾病發展初期讓患者在家中就能檢測尿液中白蛋白數值,就像在家中使用血糖機或血壓計方便,不用再跑到醫療院所,藉遠端就能監測病況,達到及早進行有效投藥預防的智慧醫療效果。
另一組成功大學團隊則以「救災」為出發點,打造「多節式輕型偵察車」,車輛可跨越各種地形,以連續翻滾方式上下樓梯,突破平面限制,搭配深度感測相機,除在救災、探勘上能深入危險或狹小場域,並即時回傳畫面外,運用在居家看護上,更可遠端監測銀髮長輩的起居生活安全。
台灣大學團隊則提出具備容錯能力的RISC-V微處理器和一個全集成的「開關電容穩壓器」,利用高效能電壓轉換穩壓器整合於晶片上,讓電子裝置在低電壓情況下也能正常運作,如運用在心律調節器,即可大幅延長電池壽命,減少目前使用幾年就要透過手術更換電池的頻率,造福病患。
陽明交通大學團隊作品「應用於電動車與USB最新快充技術之氮化鎵單晶片400V轉48V直流直流轉換器」,隊長王資文在高中時曾參賽「旺宏科學獎」獲優等獎,今年大四偕同研究所學長姊挑戰「旺宏金矽獎」獲銀獎殊榮,再次創下科學獎獲獎學生參加金矽獎且獲大獎的記錄。
第二十二屆旺宏金矽獎總計有38所大專院校、275支隊伍報名,近千位師生參與,金矽獎舉辦迄今已成為電機、電子相關領域科系師生展現多元創意及研發能量的舞台。旺宏教育基金會董事長吳敏求期許年輕世代能勇於創新,用創意的研究為社會帶來更美好影響力,透過創新研發讓台灣科技競爭力更上層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