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台北訊】80、90歲失智長者,認知功能表現還能逆轉嗎?台大醫院研究證實,年老的嚴重主動脈瓣膜狹窄病患,透過微創的「經導管主動脈瓣膜置換手術(TAVR)」,可顯著改善神經認知功能,其中1成患者在治療1年後不再被診斷為失智症。此研究成果獲得頂尖國際老年醫學期刊《老化(Aging US)》刊登。
1成失智患者
曾有心臟疾病
台大醫院心血管中心TAVR團隊於2015年時,針對156位平均82歲的主動脈瓣膜嚴重狹窄病患,進行TAVR術前、術後3個月及1年安排神經認知功能測試的研究。研究結果發現,年老病患在術後神經學(包含巴氏量表)及多項認知功能的測試均有顯著的進步,且神經認知功能的進步均持續到術後1年。其中發揮關鍵作用的TAVR風險遠低於傳統心臟手術,去年2月起納入健保給付,符合條件的病人不必再自費100萬元以上。
台大醫院心臟內科主治醫師林茂欣指出,台灣65歲以上長者約18%有輕微認知障礙,其中8%可診斷為失智症,平均每13人就有1人失智,80歲以上更達到每5人就有1人。失智症成因約10%是因為曾發生腦中風或有心臟方面的疾病,例如主動脈瓣膜狹窄。
台大醫院心血管中心主任陳文鍾表示,「主動脈瓣膜狹窄」是老年人常見的退化性瓣膜疾病,隨狹窄程度加劇,病患可能會胸悶、昏倒、出現心臟衰竭症狀,例如喘、水腫等,也會導致腦部血液灌流下降,進而損害神經認知功能。臨床研究顯示,有26%的鬱血性心臟衰竭患者會發生神經認知障礙症狀。
林茂欣表示,TAVR是近年來針對老年病患發展的微創瓣膜治療手術,手術過程無需使用傳統開心手術的體外循環機,術後的傷口亦僅在一側的鼠蹊部約0.5公分大小,大幅減少年老病患手術過程的風險與不適。
過去國內外研究均證實,TAVR可以顯著增加心輸出量及腦部的血液流量,對於長者安全性高。
心臟血流改善
頭腦變得靈光
台大醫院研究則發現,長者在TAVR術後,除了心臟和腦部血流改善,連頭腦都變靈光。術前有39.1%病人簡短智能測驗結果小於26分,符合失智症診斷標準,術後1年有3成病人進步3分上,僅剩27.7%小於26分,代表約1成患者可以不再被診斷為失智症。巴氏量表原本只有90分上下,術後1年也進步超過95分,顯示神經認知功能的進步帶來生活獨立性的改善,且持續到術後1年。
台灣大學心理系主任周泰立自己的岳父就受惠其中。周泰立表示,岳父5、6年前,被診斷為輕度失智症,2年多前89歲時發現主動脈瓣膜狹窄,當時喘的很厲害,雙腳都水腫,到台大接受TAVR治療後,很快就出院了,返家完全不喘、走路很有精神,回到社區日照中心,反應速度進步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