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讀城鄉】 閻錫山故居

文/丹青 |2022.07.27
1486觀看次
字級
展現閻錫山宇宙觀的種能洞。圖/丹青
閻錫山故居內部展示區。 圖/丹青

文/丹青

位於陽明山的閻錫山故居,今年五月重新對外開放,陽明山又多了一處名人故居。事實上,說是重新開放,指的是新修復的紅磚屋而已,閻錫山主要的住所「種能洞」,早在二○一八年就已修復開放,如今只是藉紅磚屋修建完工之名,再次揭幕。

閻錫山是誰?或許現在已少人聽聞。但民國五十年代的小學國語課本上,還有太原五百完人的故事(今台北市圓山地區,還保留著太原五百完人紀念建築群,包括碑、塚、牌坊等)。雖然太原五百完人現在看來或許未必符合史實,但閻錫山的確是當時鼎鼎有名的人物!

他在政府一九四九年撤退來台前後、兵慌馬亂之際,擔任行政院長兼國防部長,是中華民國在大陸時期最後一任行政院長;並在政府遷來台灣後,短暫領導過政務。直到一九五○年三月,蔣中正復行視事,他即辭去行政院長,隱居陽明山,度過十年山中歲月。

雖說閻錫山曾是大軍閥、山西王,但他畢竟也是於國有功的軍政要人;最重要的是,他不因功高震主,晚年知道避開政治紛爭,改以歷史著述、研究哲學為志,這是他的智慧之處。

閻錫山因懷念山西故鄉之窯洞建築,並基於軍事防衛之觀念,選擇可俯視淡水河口與台北盆地的防風山坡上,建造了石頭屋「種能洞」及「紅磚屋」兩棟建築。雖然台灣的地質、氣候等並不適合建窯洞,但他克服困難,使用洋灰來防潮;前後開窗,使空氣流通,並融合中、西、日式建築的優點,以類似窯洞的「種能洞」為居所,無論規模、格局均與一般古蹟大不相同。

「種能洞」是閻氏故居的主體建築,也是由他親自命名,呈現他以種能觀察宇宙變化的宇宙觀;他晚年的中道思想,也表現在建築上,到處都看得到「中」字標誌。至於隨他來台的四十幾名隨扈,閻錫山在上頭另建「紅磚屋」,一方面提供他們駐留、辦公,也兼做防空洞使用,外牆厚達三尺,門窗處還有加厚鋼板,並有偽裝棚、哨兵瞭望等設計。

閻錫山逝世後,雖然仍有部下經常上山來祭拜靈位或整理環境,但日子一久,屋子也逐漸傾頹荒廢。二○○四年,台北市政府雖指定其為市定古蹟,卻未用心整修、維護。直至二○一○年代,來訪陸客團漸增,訝異昔日「山西王」之故居竟如此殘破不堪;經市議員質詢,文化局才於二○一六年投入三千萬元,先行整修種能洞,近兩年再續修復紅磚屋,全園區終於得以保存閻錫山定居後的歷史氛圍。

目前種能洞依原有的餐聽、辦公室、接待室、主臥房、客房之格局,配置閻錫山「主政山西」、「中樞遷台」、「晚年生活」、「哲人書房」等各個時期的展覽,讓民眾在真實情境中了解其生平事蹟;紅磚屋則做為簡報放映室及部分舊文物、出版品展示區。

筆者亦曾至故居數百公尺外的閻錫山墓園參觀,此墓園雖一併列入市定古蹟,惜墓碑題字及其他設施解說文字皆已模糊不清,期待日後也能加以修復,展現更完整的人文史跡。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