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市藝術創作者職業工會,攜手多個藝文團體共同召開記者會,向政府大聲疾呼三大訴求,包括「藝文工作要加薪」、「場館薪資要透明」、「藝文場館組工會」。圖/記者曹麗蕙
【記者曹麗蕙台北報導】受疫情影響,台灣藝文產業受僱人員薪資與人數都大量萎縮。今天(26日)台北市藝術創作者職業工會,攜手多個藝文團體共同召開記者會,發布「台灣視覺藝術工作費用改革」研究報告,並向政府提出三大訴求,包括「藝文工作要加薪」,建議提高法規的稿費與報酬基準,以及「場館薪資要透明」、「藝文場館組工會」等,盼協助藝文產業工作者度過疫情衝擊後低薪難關。
行政院主計處資料顯示,疫情前後藝文工作者每年平均月總薪資減少達2895元倒退回到2017年水平,「創作及藝術表演業」受僱員工人數持續探底,從2020年1月至2022年5月減少23.8%,將近4分之1的受僱員工都受疫情衝擊離開產業。
藝創工會今天邀集台灣視覺藝術協會、中華民國藝評人協會、國際劇評人協會台灣分會、台灣藝文空間連線等藝文團體召開記者會,公布歷時一年半的「台灣視覺藝術工作費用改革」研究,並提出三大訴求。
理事長杜珮詩表示,「著作權法第四十七條第四項之使用報酬率」是1998年的法規歷經24年未更新,而「中央政府各機關學校稿費支給基準數額表」也超過5年未再修訂,而24年來物價總指數已成長77%,不只是為政府機關工作的藝文工作者多年來報酬未增加,諸多撰稿人也在「法定撰寫1字1塊錢」、「1張照片500元」的低薪中掙扎,許多單位更是以政府的訂價費率做為支付藝文工作者報酬的依據。
因此他們第一個訴求就是建議文化部應跨部會合作,修正「著作權法第四十七條第四項之使用報酬率」、「中央政府各機關學校稿費支給基準數額表」,為藝文工作者「加薪」,給予藝術工作者基本的勞動尊嚴。
第二訴求為「公立場館工資透明化,逐步發展成為藝術家費用費率表」;第三為「鼓勵公立場館組織企業工會,組成企業工會有困難者落實定期勞資會議」。
台灣視覺藝術協會副理事長吳垠慧也分享,去年10月透過朋友委託處理有關公立場館刊物的文字稿,當時的稿費即為參考公立場館所依據的一字1.42元,兩周所撰寫的三千字還需扣除匯款的費用,這就是文字工作者所面臨的寫實困境。公部門可說是依法辦理所核發的授權費用,而作為主管機關也得以此作為檢核轄下機構給予稿費的標準。
中華民國藝評人協會張晴文理事長表示,現行稿費支給的標準確實過低,在藝創工會的研究下,有建議每字應從現行的1.42元調整至特別稿件的1.52元,此調整幅度其實算還蠻客氣的,因為針對藝術評論所需要付出的事前閱讀、研究等成本很高,現行的稿費真的與20年前差不多,即使略有提升,也應該要讓稿費的支給能是合情合理,來討論是否應參考市場機制來做出合理的稿費訂定。
台灣視覺藝術協會副理事長郭奕臣本身也是藝術家,他說:「藝術本身是無價,但是藝術產出是有價的」。國家的文化政策應要主動積極地透過訂定政策來保障文化藝術工作者,才能使得藝術產業更加健全,而非被動式地等待民間團體呼籲才有所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