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起,是吃藕好時節。圖/網路
炎炎夏日,滿池風荷,為人間送十里清芬。圖/網路
文/林念慈
《紅樓夢》第四十一回裡,賈母招待薛姨媽吃點心,丫環端了兩捧盒來,盒內有四樣點心,有些口味太膩,於是薛姨媽只揀了一塊「藕粉桂糖糕」;在知名的清宮劇中,點心也有戲分,那高冷的女子最愛吃這道甜點,藕白如玉,桂香清雅,皆點出了角色心性。
此糕為江南小吃,江南可採蓮,食材也帶著水鄉的氤氳。袁枚在《隨園食單》裡提起「蜜汁藕」,不忘帶一筆水畔女子的輕衣羅衫,想來衣裙似花葉搖曳,採蓮的手潔白、細嫩如藕,所以才子掛心。而那廂才女正款款登場,李清照輕盪小舟,在藕花深處裡迷途,留下一詞絕唱,清麗的文字不只驚起鷗鷺,也驚動了時光,後人立「藕神祠」,尊她為神,只是多年來孤立在大明湖畔,並無佳偶相伴;趙明誠遺著《金石錄》,李清照為丈夫作序,介紹兩人收集歷史文物的過程,件件愛重,件件不可離身,然而最終人與物都散了,像極了一則寓言。
自古傷別離,而記憶還在藕斷絲連。
較之騷人墨客,看天吃飯的農人從不多慮,他們深知日子不是「想」出來的,而是靠自己的手「掘」出來的。紀錄片《老鷹之歌》裡,嘉義牛斗山的藕農,個個長著一雙因長年挖藕而變形的手,如同鷹爪;只是老鷹在天上飛,他們卻在泥裡摸滾打爬,出門時習慣戴著手套,以避免異樣的眼光,還會下意識地縮縮手,說一句「見笑啦」。在我看來,所謂「怪手」是辛勤的印記,也是對土地的謳歌,對此,我只有滿滿的敬意,亦在風花雪月之外,領略到生命的敦厚和至美。
藕生七孔,如人之七竅,我不明白既長於泥淖,又何必張開耳目?或許正因苦難甚深,更需要「懂得」,才能坦然;藕亦有九孔者,如心竅玲瓏者,會張開更多天線接收悲喜,導致自己徹夜無眠,說真的大可不必。生活確實有種種艱難,看懂就好,與其深陷而不可自拔,不如選擇將苦難化作養分,挺舉出滿池風荷,在炎炎夏日裡,為人間送十里清芬。
如果以上還是說得太剔透了,那我們就老實吃飯,踏實生活吧!把浸泡過的糯米塞進胖呼呼的藕孔中,以文火蒸煮四十分鐘後,切成薄片,最後澆上桂花糖汁,其甜蜜軟糯的滋味,絕對能療癒千瘡百孔的心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