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123RF
文/高愛倫
我花齡三歲,也就是從有疫情以來,我閉鎖的生活開始增添養花怡性單元。
一株一百元的袖珍馬拉巴栗樹買回來之後,任其自由發展三個月,等它熟習新居的氣候環境,我毫無移植常識的就把它挪進大口徑瓷盆,然後每天澆澆水,現在已有一百五十公分高。
從馬拉巴栗發財樹入門,是偷懶又投機的選擇,因為種植簡單,不管有沒有人疼愛,它都能活得理所當然,不時抽芽新葉更是嫩綠自在。
因為坐向西曬,我的露台最適合九重葛的生長。那時疫情正猛,我們不能外出,就在網路上買了三盆宅配,果然,它們沒有辜負烈陽,不但時時開花,還盡攀擠在玻璃窗上對著屋內展示神氣,真讓人心情沸騰。
傳記文學作家汪士淳剪了一枝老幹相贈,至今這一盆九重葛長得最是雄壯威武,而且屬多瓣花,每一叢花朵都像大頭寶寶。
茉莉花對我不在於花香的吸引,而是憶一首兒歌的眷戀,我正得意這兩株長得茂盛龐然時,卻在網路查詢看到:有人居然把茉莉花養成爬藤類,不知道這樣會影響開花嗎?
自此,我養什麼花,都查查屬性與該有的認知。
養花最大的樂趣,當然是塑出花型、育到花開,但是在每個整花的清晨,我內心結蕾的是「花生」和「人生」的類比啟示,那些相通的道理,可讓花豐沛於塵土,可讓人昂然於塵世,花裡的真理和人世的道理的確是如此相近可習:
1.要捨得心狠手辣
為求花茂與花貌,養花有不得不下手的兩個重點:一是剪枝剪葉,一是摘心減苞;以便養分集中,側枝豐滿,不讓徒高逼走花開頻率。
父母對孩子的愛,成年人的自我選擇,何嘗不是透過修修剪剪、得得捨捨,才有了姣好的模樣?
2.紅花綠葉各有本分
有些盆栽,養著養著,讓人生膩,一年四季就那樣,雖然有一定的飽滿,卻像一張沒有表情的臉,我的心無法跟它互動。
為台北玫瑰花展出力甚多的王麗珠來家中,直解我的疑問:「有些花草是配角,用來點綴美化主幹之外的土壤空間,與整個盆栽相得益彰。如果讓它獨立生長,很難凸顯它的特色。」這一點,我覺得太陽花的表現最得我愛。
人似紅花,人似綠葉,在不同的場合,自有不同的丰姿,襯托別人,也是抬高自己。
3.不可省略愛的鼓勵
觀賞植物或花開富貴,都需要重肥淡肥的愛護,大凡施肥過度,花木會灼傷凋亡,就像寵溺孩子沒有掌握好分寸,也會適得其反,愛之害之。
朋友黃榮正有一株賓客交讚的極美造型棋盤腳,但他說:「病蟲侵犯,用藥無效,我一怒把它剃成光頭,原以為沒有葉子無法行光合作用,沒想到完全復活。」
動物和植物遇到惡疾時,不都是末路狂花?放手一搏以求重生,就算不一定能成功,但是運氣可祈,天命可期。
4.招蜂引蝶美麗惹煩
栩栩花漾,蜂來蝶舞。
我慢慢知道,蝴蝶也吃葉汁,蜜蜂更是惱人。
常在澆花片刻,蜜蜂圍著我嗡嗡嗡,聲音之大,大到嚇人,當牠舞在頸背後面,甚至還會帶動翅膀拍打造成的旋風。
這豈不就是「人若出名,譭謗亦隨」的版本?
我絕不會成為養花達人,因為我用功的重點不完全在怎樣把花養好,而是在土耕水耕的娛樂歷程裡,自言自語自己的啟悟,好看明白:生命生物都有一貫的活力邏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