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暑養生防中暑 薄荷清心、乾薑化溼 陳玲芳 |2022.07.21 語音朗讀 2986觀看次 字級 大 中 小 大暑養生,首防中暑。中醫師建議飲用兩款中藥茶飲之外,民眾也可於開水中加入少許水果與薄荷,但要避免進食過多生冷食物。圖/pexels 【記者陳玲芳台北報導】今年國曆七月二十三日,為「大暑」節氣,氣候酷熱達到最高峰。中醫師指出,夏天的氣溫到這時已熱到極點,「大暑要熱透,才有好年冬」,表示大暑之炎熱,即象徵四時運轉應有其分。大暑養生首防中暑,中醫說中暑又分陽暑與陰暑兩種,並推薦兩款茶飲,藥材包括可清心的薄荷,與可化溼的乾薑。中暑分「陽暑」與「陰暑」睿鳴堂中醫診所主治醫師周宗翰表示,暑邪致病有陰陽之分,通常體質燥熱者,或在室外頻繁活動、晒太陽,加上飲水不足等而中暑者,屬「陽暑」;症狀有身體發熱、頭暈、頭痛、四肢倦怠、口渴等症狀,嚴重會出現呼吸急促、意識不清等「熱衰竭」狀況。中藥常以「解暑益氣生津」的「白虎湯」,酌量加減麥門冬、竹葉治療。「陰暑 」一般來說,以女性或體質虛弱者,發生機會較高;本身體溫調節沒那麼好,因為夏日長時間吹冷氣,或是吃太多冰品,造成皮膚表面毛細孔、微血管急速收縮。感覺體內有熱氣、卻流不出汗,整個人就像在蒸籠內,持續悶燒;症狀有發熱怕冷、流不出汗、身體沉重、神疲倦怠、腹瀉腹痛等症狀。中藥常以消暑、解表、化溼、和胃的「藿香正氣散」,酌量加減治療。中醫師提醒,「大暑」時節,平日要多喝水,避免中暑。圖/pexels防中暑 中醫推薦2茶飲 1. 陽暑「清暑益氣茶」藥材:西洋參2錢、麥門冬3錢、五味子1錢、竹葉1錢、薄荷1錢。作法:將以上藥材加入1000c.c.水,大火滾後,以文火續煮15分鐘。 把藥渣濾乾淨後,置於室溫、放涼後即可飲用。 功效:清心消暑、益氣養陰、生津止渴。2. 陰暑「香薷薑桂茶」藥材:香薷2錢、紫蘇1錢、藿香1錢、乾薑1錢、桂枝1錢。作法:將以上藥材加入1000c.c.水,大火煮滾後,以文火續煮15分鐘。把藥渣濾乾淨後,置於室溫、放涼後即可飲用。 功效:消暑解表、化溼和胃。大暑酷熱 防日晒瘡周宗翰說,「大暑」前後氣候酷熱,所以容易有中暑及日晒後皮膚紅癢,或者起小丘疹、水皰、風團等「多形性日光疹」,即中醫學所謂「日晒瘡」症狀發生。「日晒瘡」主要受陽光熱毒侵襲而形成,有以下2種常見原因:1. 患者有較長時間,暴露於強烈陽光之下,積累的光和熱,超過人體正常抵禦能力,因而成為「陽光熱毒」傷害肌膚,導致皮膚出現紅斑、疼痛,三至五天後紅斑才會消退。嚴重者,還會出現水皰,破裂後糜爛,癒後遺留斑痕。2.體質屬於「血熱」或「溼熱」患者,雖然只短暫時間被陽光照射,皮膚仍會出現紅斑,或紅色小丘疹和水皰,且有不同程度搔癢。此類病人,需要平時就以中藥來「清熱涼血」或「去溼解熱」治療,緩解易晒傷體質。周宗翰表示,中藥外敷「銀花甘草湯」,可加速緩解晒傷皮膚不適症狀。建議日晒瘡患者,可將「金銀花」3錢加「生甘草」3錢,加600cc的水,煎煮15分鐘,放涼後溼敷患處,每次20-30分鐘,每日3-4次,有清熱、加速皮膚康復作用。「大暑」前後氣候酷熱,所以容易有中暑及日晒後皮膚紅癢,發生「多形性日光疹」,即中醫學所謂「日晒瘡」。圖/pexels周宗翰提醒,「大暑」時節,平日要多喝水,飲食上多吃些清熱、生津、養陰的食物(如木耳、蓮藕、百合等),少吃辛辣、燥熱、油膩、過甜食物,不宜過分「貪涼」。此外,大暑時節最容易引起腸胃不適,在飲食上,應避免進食過多生冷食物。延伸閱讀》》【節氣養生‧大暑】清涼解暑 仙草茶 前一篇文章 從「龍困淺灘」中奮起 台大雲林分院18年 下一篇文章 估算腦血管年齡 可預測心血管疾病 熱門新聞 01【詩】蠟燭2025.09.1202台灣永續行動獎 人間福報獲金、銅獎2025.09.1203火星生命跡象 最有力證據現蹤2025.09.1204氧2025.09.1205歡慶文化日 南天寺共建和諧社區2025.09.1206便利店變咖啡教室 失智嬤樂學展笑顏2025.09.1207旗山禪淨中心攜手鄰里 打造幸福旗山2025.09.1208預防血糖失控有訣竅 多運動做好壓力管理2025.09.1209笑氣 讓人笑不出來2025.09.1210【寰宇采風】巴黎書攤:從非法流販走向世界遺產2025.09.12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相關報導 客廳時光寶盒 懷舊療癒延緩退化在家常備中藥急救包 可緩解感冒腸胃不適急性結膜炎當過敏 點錯眼藥加重病情運動搭配正確飲食 增肌減脂事半功倍缺少鋰增失智風險 可從雜糧、蔬果攝取胖不只易三高傷心臟 罹牙周病風險增5成 作者其他文章缺少鋰增失智風險 可從雜糧、蔬果攝取中老年身高縮水 骨質疏鬆找上門養骨本防骨鬆 均衡飲食、多運動白露養生潤肺防敏 保溼防晒多喝溫水失眠4類型 中醫調心肝氣血助改善手機重度使用者注意! 暑假過後新增龜頸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