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醫大附設醫院心內科以非侵入性的皮膚交感神經活性與心律變異檢測,只需15分鐘即可找出心血管疾病相關的自律神經活性變化,以協助醫療。圖 / 高醫提供
【記者王淑芬高雄報導】長期處於壓力易造成自律神經失調影響身心健康,還會出現心血管疾病。高醫心臟內科以非侵入性的皮膚交感神經活性與心律變異檢測,只需15分鐘即可找出心血管疾病相關的自律神經活性變化,有助於醫師為病人醫療。
高雄醫學大學附設中和紀念醫院近6年來以此方式檢測了1500個不同疾病別的案例,臨床研究證實,心肌梗塞與昏厥病人的皮膚交感神經活性確有變化,相關研究也在《心律學(Heart Rhythm)》國際學術期刊發表。
高醫心臟內科主任林宗憲今天表示,人體大部分的生理活動都靠自律神經調控,如果維持生理平衡的機制出狀況,健康會亮紅燈。心血管疾病中有很多屬於自律神經系統異常,尤其是交感神經過度活化的疾病,如頑固性高血壓、心衰竭、動脈硬化疾病、心律不整、心肌病變等,如能儘早知道自律神經狀態,對健康維持會有幫助。
圖 / 高醫提供
高醫心臟內科引進非侵入性的方法「neuECG」記錄皮膚交感神經活性(簡稱SKNA)與心律變異於各種疾病不同階段的變化。受試者只需將貼片貼在胸前,平躺休息記錄15分鐘,即可得知自律神經參數。
高醫心臟內科研究團隊自2016年11月至今收錄了1500個案例的SKNA,包含不同疾病種類與對照組,其中在心肌梗塞族群發現相關的特殊「SKNA叢集」;此種特殊交感神經活化型態在心肌梗塞病人中約占一半,而對照組並未發現此現象。證明此研究SKNA叢集與心肌梗塞病人的自律神經調節有相關。
研究團隊還發現,在心肌梗塞病人中,SKNA數值比對照組還高,上升約50%,且心肌梗塞病人若有致命性的心室心律不整時,其SKNA數值會更高。
高醫舉例說,一名60歲急性心肌梗塞男性病患接受交感神經檢測,影像可見心室心律不整 ;而在心律不整前,交感神經出現異常的活化,病患緊急接受心肌梗塞治療後,其交感神經活性馬上下降,心室心律不整也減少。
高醫研究團隊以〈皮膚交感神經活性與心室心律不整於急性冠心症的應用〉為題,論文登上《心律學》國際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