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文彬醫師提醒,如出現僵直性脊椎炎相關症狀,應盡快就醫檢查,避免延誤治療黃金時間。圖/蔡文彬醫師提供
【記者陳玲芳台北報導】男性、下背痛、家族史幾乎與「僵直性脊椎炎」畫上等號,但不代表女性就不會有。有女病友「莫名痛十年」,忍無可忍下,走入風溼免疫科進一步檢查,確診罹患「僵直性脊椎炎」。
26歲Tina,從高二起就偶爾出現背痛、疲倦、腳部不適,但因症狀斷斷續續,加上曾是籃球校隊,而單純認為只是運動傷害;直到出社會從事保險業後,因擔任主管一職須久坐辦公室,在面臨各種高壓之下,背痛問題愈發明顯。所幸,確診「僵直性脊椎炎」後,醫師建議她使用生物製劑治療,病況一個月內改善,現已能夠專心工作,回到生活常軌。
新竹馬偕醫院過敏免疫風溼科醫師蔡文彬表示,僵直性脊椎炎是免疫疾病,簡單來說是「自體免疫疾病」導致全身發炎問題,症狀會呈現慢性反覆發作,患者脊椎嚴重沾黏僵硬時,會如竹竿般無法彎曲,因此又稱為「竹竿病」,時間拖久不治療,會造成嚴重傷害。患者常見於45歲以下年輕人、但非絕對,偶有60歲以上年長患者;患者性別呈現「男多於女」。
蔡文彬說,常見症狀上,患者最典型為下背痛(發炎性背痛),並可能延伸到臀部大腿,造成清晨痛醒(晨僵感),或是阿基里斯腱的腳後跟疼痛等,但常被誤會是「運動傷害」而延誤就醫,且不少患者因症狀較輕微,使用「消炎止痛藥」後,感覺有改善,即未進一步檢查。
蔡文彬表示,僵直性脊椎炎除須留意家族史,若父母親是患者,得考慮進一步檢查外,因是全身性自體免疫疾病,也可能在周邊關節或其他器官產生病變;因此,不少患者常會來自各科轉介,包含眼科的虹彩炎、葡萄膜炎,復健科與骨科的髖關節與肩關節炎,腸胃科的發炎性腸道疾病,甚至是皮膚科的乾癬等,都有可能是脊椎炎患者。
蔡文彬提到,僵直性脊椎炎女性患者,仍可懷孕生子,但建議在備孕期間,就先控制好病情。若懷孕期間,出現短期疼痛,可短暫使用口服藥,若效果不彰,目前也有適合孕程及哺乳期間,可安全使用的新型生物製劑,可達到治療及懷孕「兩全其美」目標。
蔡文彬醫師提醒,民眾如確認罹患「僵直性脊椎炎」,應與醫師充分溝通,選擇適合治療方式。圖/蔡文彬醫師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