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元智大學資訊傳播系五位學生所創立的「友樂町」網站,近日與兒童福利聯盟文教基金會共同發起「圓夢天使」活動,希望透過大學生認養禮物的方式,幫助弱勢家庭的孩童實現夢想,完成他們渺小卻迫切的願望。短短三天就有一百多位大學生加入圓夢天使,為六十多位貧童撒下愛與希望。如果圓夢天使更多,這個社會將更溫馨。
「每一個小小的背影都有一段辛酸無助的故事,每一個小小的身體都有一個大大的夢想等待飛翔,每一個小小的心靈都需要您一個熱情的鼓勵。」這是網站上的前言。沒錯,每一個人都有夢想,都有立即想要達成的希望。對於家境富裕的小孩而言,這些都不是問題,但是對弱勢或貧困家庭的孩子來說,一雙鞋卻可能是一個遙遠的夢想。
「在台灣某個角落有一群小朋友,生長在教育延遲、隔代教養、外籍配偶、單親家庭、精神疾病家屬...等經濟貧困的環境中,有些小朋友根本不知道自己生日是那一天,更別說有機會收到夢想中的禮物。」沒錯,很多孩子三餐都無法溫飽,甚至要為家計憂愁,而其他小朋友視為很平常的電腦、籃球、畫筆等,對他們而言則是遙不可及的夢想。
「或許您幫助這些社會邊緣小朋友的能力有限,但您絕對負擔得起一份充滿愛心的小禮物。」這些貧苦的孩子要得不多,相較於一般家庭的孩子而言,那只是一個卑微的夢,一張CD、一具MP3、一雙球鞋,但是如果夢想能夠實現,對他們而言就是願望的達成,就是一種關懷、一種鼓勵,讓他們覺得社會溫暖、有愛。
近年來由於M型化社會逐漸成形,貧富差距愈拉愈大,令有心之士感到憂心,眼見弱勢者不論在社會資源或是教育資源上都更為無助,遂自告奮勇為貧童補習功課,李家同教授成立的「博幼基金會」就是以此為宗旨的例子,他說「不能讓窮孩子落入永遠的貧窮」,而「友樂町」所傳達的宗旨應該是「不能讓窮孩子的願望成為永遠的夢想」吧。
政府雖然有很多的政策,也有龐大的預算,但無法全面照顧到弱勢家庭和貧童,近年政府考慮的多半是短線有利於選票的政策,譬如老人年金一再加碼、幼童托育的補助,卻忽略了弱勢貧童。他們非常卑微的夢想只能藏在心中,而政客們根本聽不到,類似「有夢最美、希望相隨」的口號只能在選舉場上喊一喊而已。
「給人希望、給人愛」是政治家、教育家、宗教家經常宣揚的口號,如今由一群大學生來落實,的確值得肯定。「圓夢天使」的活動本來是以兒童節為指標日,如今兒童節已過,這個活動應該持續下去;「圓夢天使」號召的對象是大學生,範圍也應該加以擴大。參與的人愈多,圓夢的貧童就愈多。當社會充滿「圓夢天使」時,這個世界就充滿著愛與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