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國際間,巴拿馬與馬來西亞都不約而同選中大紅花為國花。此外,它也是夏威夷的州花。
大紅花又叫扶桑、朱槿,可分為單瓣、複瓣。特色是花期長,花朵大,色彩鮮豔 ;另外,它的枝條可塑性很強,據說可以紮成各種形狀,因此朝鮮人稱它「無窮花」,並將它當成美麗和幸福的象徵。
它的原產地在中國,栽培歷史悠久,早在漢代的《山海經》中就記載過「扶桑」;另外,晉代的《南方草木狀》也提過顏色鮮紅的「朱槿」。而從一些記載,如《本草綱目》中得知,紅色的木槿花(「朱槿」)是最貴重的。
在中國古典詩歌之中,歷朝以木槿為題材的作品不少。比如詩仙李白的〈詠槿〉:「園花笑芳年,池草艷春色。猶不如槿花,嬋娟玉階側。芬榮何夭促,零落在瞬息。豈若瓊樹枝,終歲長翕赩。」李白在這首詩裡,認為園花池草全都不如木槿。開在梯階旁的木槿花,嬋娟似的模樣,楚楚動人,讓人憐惜。
李商隱的〈槿花〉:「風露淒淒秋景繁,可憐榮落在朝昏。未央宮裡三千女,但保紅顏莫保恩。」寫的是同樣的題材,卻特別用來描述在無情的歲月蹉跎了青春的女子,讀來叫人低徊不已。
唐代李申也以「每歎芳菲四時厭,不知開落有春風」,來讚美扶桑只隨春風來而開、去而落,那始終如一的美德。
在中國古代,南方是培育扶桑良好品種的地方。據說宋代詩人蔡襄,曾數次觀賞漳州的西耕園驛庭院之扶桑,並為它們寫了不少詩篇,比如:「溪館初寒似早春,寒花相依媚行人。可恰萬物凋零盡,獨見繁枝爛漫新。清艷衣沾雲表露,幽香時過轍中塵,名園不肯爭顏色,灼灼夭桃野水濱。」詩人喜歡的除了扶桑花的美麗和神韻,也以扶桑來比喻自己不恃政績、默默不自誇的作風。
從這些詩歌中,發現詩人們喜歡用木槿、扶桑來表達自己清高的一面,但同時也表露出詩人們對它的喜愛和讚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