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暑養生首要護心 多拍手肘常吃高纖 陳玲芳 |2022.07.06 語音朗讀 10936觀看次 字級 大 中 小 中醫師表示,小暑首要養心、護心,飲食常吃高纖蔬果,沒事多拍兩臂手肘,都有保養之效。 圖/pexels 【記者陳玲芳專題報導】今年7月7日,節氣小暑。暑代表炎熱,小暑則可顧名思義為小熱,主要指天氣開始變得炎熱,但還不到「最熱」(大暑)時,所以叫小暑。台灣天氣已轉為高溫、午後有雷陣雨型態,「溼」跟「熱」容易令人頭暈目眩、肩頸僵硬、感覺疲倦、四肢痠軟;中醫師表示,小暑首要養心、護心,飲食常吃高纖,沒事多拍手肘,都有保養之效。睿鳴堂中醫診所中醫師康涵菁表示,時至小暑,已是「初伏」前後,今年三伏天的初伏落在7月16日;三伏天是出現在小暑與大暑之間,為一年中氣溫最高且又潮溼、悶熱的日子。只因體溫升高,常覺得補充再多水也無法解渴,甚至會有嘔吐、腹瀉、腹脹、頭脹痛、心悸等症狀;此時,切莫輕忽,以為是單純中暑,也可能是心臟出問題。小暑節氣必須「養心」,心屬五行之「火」,夏天水分流失快,如果沒有適時補充水分,血液容易變濃稠,而產生血栓,塞到腦部就變成中風,塞在心臟或是血管,就會引起狹心症或心肌梗塞。而處於高溫如37、38度環境的溫度,身體體溫也會跟著升高,皮下血管擴張,回到心臟的血流量也顯著增多,心跳會加快,此時心臟必須打出更多血液,以充填擴張的血管,因此會增加心臟負擔。暑氣通心 預防心臟病中醫認為「心為君主之官」,也就是說心相當於一國之君,是人體五臟六腑的主宰。心主火,夏主熱,心與夏天有同氣相求的特點,因此中醫有「暑氣通於心」的說法。夏天心臟出問題,常以非典型的症狀出現,中醫強調「預防」為先,即「上醫治未病」,要如何知道自己是夏天心臟病發作的高危險族群?康涵菁提醒,天氣熱時,只要出現胸悶易喘、呼吸困難、不明原因失眠、大便習慣改變,與心跳快、喘,以及血壓不穩定症狀,就要當心。心主血脈,而統一身之血,心藏神,思慮過度時,心血暗耗,則導致「神不守舍」,臨床上就會出現心悸、心煩、少寐、多夢。小暑時節,可能突然出現不明原因失眠,屬於這類型者,傍晚時較易覺得疲倦無力,可能長期處於壓力緊張而不知,會使交感神經過於興奮、心跳加快、心肌耗氧量增加;同時,夏天高溫,會導致血液粘稠,血液流暢性降低。中醫師建議,平時可以多拍打兩臂手肘處,此處為心經和心包經所經過之處,拍打可促進血液循環、穩定心臟節律。圖/pexels小暑護心 拍打兩臂手肘處小暑節氣該如何護心?康涵菁建議,平時可以多拍打兩臂手肘處,此處為心經和心包經所經過之處,拍打可促進血液循環、活化免疫系統、穩定心臟節律。氣血本來在夏天就很旺盛,氣為陽,氣往上走,容易氣漲、氣瘀,尤其容易表現在上半身,所以要讓身體快速的散熱,同時要強化心臟的功能,讓暑熱盡量發散出去。所以,要經常拍打肺經、心經和心包經。該怎麼做?把一隻手伸直平放,另一隻手先從手掌背面拍打到外側的腋下以及肩膀處。拍打力道,如同「鼓掌」(拍手)的力度就好了,一分鐘拍打50下,每天可以做2至3次。定時排便 常吃高纖蔬果小暑養生,康涵菁強調,護心之外的另一重點,是必須保持大便通暢。夏天最忌水分攝取不足,容易出現排便習慣突然改變、不規則或是便祕。倘若大便祕結,排便過度用力,恐使心肌耗氧量急劇升高,極易誘發心絞痛。因此,宜養成「定時排便」習慣,要常吃高纖維蔬菜和水果,如芹菜、香蕉等,適當進食五穀雜糧,也有利於通便。此外,小暑節氣要注意,不要待在戶外太久、預防曝晒過度,而且一定要隨時補充水分,不能等到「渴了」才喝水。雖然運動有益健康,但天氣太熱時,做運動要有節制,尤其是有心血管疾病風險者,最好能隨時監控心跳,運動前先喝水,運動每20分鐘即喝水一次,避免誘發心臟病。 圖/pexels 前一篇文章 台大醫學團隊研究 預測癌細胞轉移機制 下一篇文章 手大未必好福氣 他肢端肥大症上身 熱門新聞 01渥太華佛光山 授海狸童軍領巾2025.11.1702【詩】遊園地.競馬場2025.11.1703警告日本 陸黃海軍演、籲暫勿遊日 2025.11.1604墨西哥熱氣球節 高空爭豔2025.11.1605芬普尼毒蛋 又爆4萬顆流入市面2025.11.1606落葉刺繡 巴西百鳥寫真集2025.11.1707克林姆富家女肖像畫 估值46億元2025.11.1708【快樂塗鴉簿】熱鬧的內灣小鎮2025.11.1709AMR機器人 是什麼?2025.11.1710中日緊張 陸4海警船巡航釣魚台2025.11.17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相關報導 暖身加收操 避免天冷運動傷害小雪時節避風防寒 黑色食物溫補養腎5天然護胃食材 緩解胃脹、胃痛壓力大蕁麻疹易上身 改善飲食作息防發作少糖多運動 穩定睪固酮改善疲態多吃蔬食少糖少油炸 營養均衡啟動代謝力 作者其他文章小雪時節避風防寒 黑色食物溫補養腎少糖多運動 穩定睪固酮改善疲態守護偏鄉 台東早產兒日點燈寒士吃飽30 楊婷婭籲助弱勢罕病病友創作 綻放希望大稻埕走秀 視障者展現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