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害少動多吃 「宅胖」隱憂找上門 陳玲芳 |2022.07.05 語音朗讀 1606觀看次 字級 大 中 小 國內外數據統計普遍發現,約有4成民眾在疫情期間因缺乏運動、飲食不正常等導致體重增加 ,普遍稱為「疫情性增肥」 。圖/pexels 【記者陳玲芳台北報導】新冠疫情持續延燒,美國一項APA調查顯示,新冠疫情延燒一年後,高達42%美國成年人體重增加、且平均增幅達13公斤。美商賀寶芙觀察到近兩年受疫情影響,國內外民眾居家時間增長,導致身體與心理狀態下滑,引爆「宅胖」隱憂,減重需求與體重管理詢問度大幅成長。台中佳鴻診所醫師唐子涵指出,國內外數據統計普遍發現,約有40%民眾在疫情期間因缺乏運動、飲食不正常等導致體重增加 ,普遍稱為「疫情性增肥」;臨床上,也有不少親子求診案例,呼籲民眾關注疫情期間身心健康,切勿輕忽壓力影響所造成的「壓力肥」。遠距忽視身心壓力 引爆多重不良習慣新冠疫情延燒以來,政策雖逐漸鬆綁,但仍有不少人以遠距方式上班、上課,民眾居家時間變長、社交減少,連帶影響運動、飲食習慣,導致出現疫情性增肥趨勢。美商賀寶芙2022年關鍵營養報告也顯示,新冠疫情爆發以來,因為缺乏運動、飲食不均、宅家時間長、缺乏社交互動,高達6成民眾對自己的身心健康狀況感到擔憂。唐子涵說,疫情性增肥,反映的不只是體態變化,甚至會因此產生許多不良生活習慣,諸如熬夜與飲酒增加等行為。她提醒,千萬別忽視疫情下,生活習慣變化造成的健康警訊,當心身體問題與心理壓力雙重引爆。 圖/賀寶芙提供 身心狀態環環相扣 運動帶來正面效益一般民眾通常比較關注疫情帶來的外在影響,諸如免疫力、體力下滑等,疫情對心理壓力造成的影響,卻時常被忽略。研究指出,疫情期間患者憂鬱與躁鬱心理疾病狀況有增長趨勢,顯示疫情對民眾心理健康確實產生影響,並可能衍生成為心理或精神疾病 。衛福部2021年全國自殺防治中心成果報告顯示,約3成民眾在過去一個月內曾因疫情感受到工作、經濟或生活的壓力,相比去年呈現成長趨勢 ,顯示疫情以來民眾因大環境變動影響,承受多重來自職場、學業、生活、家庭與健康的壓力,長久累積,可能導致身心症狀。 唐子涵表示,診間近期也經常遇到許多因壓力失眠、睡不好、不明胸痛與心悸前來求診的患者,除了建議患者情緒上適當調節放鬆、排解憂慮,也會建議民眾從改善不良生活習慣或適度運動開始。例如透過簡單的室內伸展、核心運動,或是到戶外散步、快走10分鐘,適度排解身心壓力。 親子求診肥胖比例增 醫分享「85210」口訣美商賀寶芙觀察發現,疫情期間,台灣民眾減重需求與體重管理詢問度大幅成長,主因為民眾運動量減少、居家時間長、飲食不均狀態增加。唐子涵指出,近期有許多親子一同求診案例,父母居家上班、孩子居家上課,因為在家除了正餐吃飽、零食也少不了,導致短短幾周過去,體重就增長10公斤。 唐子涵建議,疫情間飲食仍以自行烹調為佳,外食族則盡量挑選原型、精緻澱粉較少的食品,注意蔬果攝取量,或增加蛋白質攝取。蛋白質不僅可維持健康的身體肌肉量、還能延長飽足感,減少宅家暴飲暴食機率,養成均衡飲食習慣。必要時也可補充維他命A、C、D、E等營養素。醫師建議,疫情間飲食仍以自行烹調為佳,親子共食,可減少宅家暴飲暴食機率。圖/pexels此外,她也分享朗朗上口的「85210」口訣:每日睡足8小時;每日均衡5蔬果;每日觀看3C螢幕時間少於2小時;每日運動1小時;每日0糖飲、喝足水。 前一篇文章 中央攜手基層診所 對抗代謝症候群 下一篇文章 乳癌年輕化 篩檢無需擔心輻射量 熱門新聞 01渥太華佛光山 授海狸童軍領巾2025.11.1702【詩】遊園地.競馬場2025.11.1703警告日本 陸黃海軍演、籲暫勿遊日 2025.11.1604墨西哥熱氣球節 高空爭豔2025.11.1605芬普尼毒蛋 又爆4萬顆流入市面2025.11.1606落葉刺繡 巴西百鳥寫真集2025.11.1707克林姆富家女肖像畫 估值46億元2025.11.1708【快樂塗鴉簿】熱鬧的內灣小鎮2025.11.1709AMR機器人 是什麼?2025.11.1710中日緊張 陸4海警船巡航釣魚台2025.11.17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相關報導 暖身加收操 避免天冷運動傷害小雪時節避風防寒 黑色食物溫補養腎5天然護胃食材 緩解胃脹、胃痛壓力大蕁麻疹易上身 改善飲食作息防發作少糖多運動 穩定睪固酮改善疲態多吃蔬食少糖少油炸 營養均衡啟動代謝力 作者其他文章小雪時節避風防寒 黑色食物溫補養腎少糖多運動 穩定睪固酮改善疲態守護偏鄉 台東早產兒日點燈寒士吃飽30 楊婷婭籲助弱勢罕病病友創作 綻放希望大稻埕走秀 視障者展現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