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會合影,自左至右為中央健保署署長李伯璋、國健署署長吳昭軍、衛福部長陳時中、中華民國醫師公會全聯會常務理事黃振國。 圖/國健署提供
【記者陳玲芳台北報導】不良生活型態,是導致代謝症候群發生的主要因素;代謝症候群的病人,後續發生心血管疾病、糖尿病、高血壓、高血脂的風險,比一般民眾高出2至6倍。有效早期預防或控制管理好代謝症候群,是阻斷發生慢性疾病,與降低民眾健康危害的不二法門。
有鑒於國內40歲以上民眾,超過3成7有代謝症候群,亦即約71萬人為「三高候選人」,國民健康署與中央健康保險署通力合作,透過基層診所推動「代謝症候群防治計畫」,幫助國人遠離代謝症候群危機。
依據2020年國人死因統計結果顯示,國人十大死因超過一半是慢性疾病,尤其心臟疾病、腦血管疾病、糖尿病、高血壓性疾病、腎炎腎病症候群及腎病變,這些疾病早期無特殊症狀,卻常見共通危險因子,包括腹部肥胖(以腰圍判斷)、三高(血壓、血脂、血糖)、好的膽固醇過低等問題,而這五項危險因子中若有三項以上,就是罹患代謝症候群。
國健署署長吳昭軍表示,不良的生活型態,是導致代謝症候群發生的主要因素,相較於一般民眾而言,吸菸者、缺乏身體活動者分別增加1.5倍與2倍的代謝症候群發生機率。罹患代謝症候群民眾,常因平時無明顯的身體不適症狀,所以輕忽自我健康管理的重要性,進而錯失了遠離慢性病的良機。
為幫助民眾做好代謝症候群的健康管理,國健署與健保署通力合作,推動「代謝症候群防治計畫」,透過基層診所做為民眾在地的健康好鄰居,幫助民眾有效改善慢性病共同危險因子,遠離代謝症候群的危害。
衛福部長陳時中表示,「代謝症候群防治計畫」是針對20至64歲民眾,透過健康檢查發現有代謝症候群,藉由基層院所醫師的協助,評估其慢性病風險因子,進而依照個人化的健康管理需求,提供飲食、運動、體重控制、戒菸戒檳、三高管理等健康指導,並由醫師和病人共同設定改善目標,定期追蹤和年度評估,瞭解個案代謝症候群是否已改善。
他也呼籲40歲以上民眾,可善用國健署提供免費成人預防保健服務,瞭解自身是否罹患代謝症候群,及早配合此計畫,在醫師指導下,做好個人健康管理,避免慢性病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