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杜牧《清明》:「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
每年清明節經常出現陰雨綿綿的天氣,讓我們緬懷組先時,增添些許憂傷氣息。
清明時節,正是寒冷過去,春天來到的交替。在冬天時,來自西伯利亞的冷空氣霸占著江南,雨水較少。等到春天來到後,東南方海洋上暖濕空氣開始活躍。當暖空氣和冷空氣碰到一起時,冷暖空氣發生衝突的地方,就會形成陰雨綿綿的天氣。
另外,中國江南的春天,低氣壓非常多。低氣壓裡的雲走得很快,風很大,雨很急。每當低氣壓經過一次,就會出現陰沉、多雨的天氣。清明前後,江南一帶大氣層裡的水汽比較多,這種水汽一到晚上就容易凝成毛毛雨,因此清明節下雨的天氣特別多。
梅雨季的形成
據中央氣象局資料顯示,台灣梅雨的形成是由於這個季節的大陸冷氣團與太平洋暖氣團勢力相當,常在華南至台灣、琉球一帶相持不下,形成滯留鋒。譗滯留鋒豃這種鋒面特色就是會帶來豐沛的雨水。而且,鋒面上常有低氣壓擾動發生並伴隨中到大雷陣雨,所以每到五、六月會為台灣地區帶來豐沛雨水。
譗梅雨豃這個名字起源於中國江南一帶梅子成熟季節,而且剛好碰到連綿的下雨天。加上久雨不晴,家中許多物品容易發霉,便將此季節稱譗霉雨豃。後來人們覺得譗霉豃字不好聽,便將譗霉豃改為譗梅豃字。既符合梅子成熟時,又貼切表現出中國人的詩情畫意。
清明時節不僅雨紛紛,而且天氣變化多端,經常是正午時,還是陽光普照,有譗暖風薰得遊人醉豃的感覺,可是,一到傍晚,冷空氣突然南下,使人又像回到了冬天似地,感到寒冷。所以有譗春天出門須帶三季衣豃的說法,這對春天天氣多變作了最恰當的比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