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天說文》行星三大運動定律 ◎中研院天文所研究助技師 曾耀寰 |2008.04.04 語音朗讀 1680觀看次 字級 大 中 小 我們上次提到沒有望遠鏡的時候,丹麥天文學家第谷仍可以自製精密的觀測儀器,對天體的運行做出準確測量。有了這些觀測資料,使得篤信地心說的第谷也不得不對宇宙的模型做出修正(如圖一),雖然第谷仍將地球放在宇宙的中心,但只剩下太陽和月亮繞著地球公轉,其他行星則是以太陽為中心,繞著太陽公轉。同樣的觀測資料,克卜勒看到的宇宙是以太陽為中心,進而提出行星三大運動定律。克卜勒是日耳曼人,於哥白尼過世後28年出生(1571年),原先希望成為路德教會的牧師,這是當時熱門的工作,也是能夠接受高等知識的途徑之一。在求學的過程中,克卜勒反而成為哥白尼的擁護者,成為天文學家,並於1601年移居布拉格,開始在第谷的手下工作,第谷去世之後,接收了大量的天文觀測資料,1606年,克卜勒完成了《新天文學》一書,裡頭寫下了兩條行星運動定律,1619年,又出版了《世界的和諧》,將行星運行軌道的周期和軌道大小連接起來,寫下了行星第三運動定律。宇宙模型像俄羅斯娃娃對於宇宙模型的研究,克卜勒嘗試利用五種特有的幾何形狀和天體相互對應,分別是正立方體、正四面體、正十二面體、正二十面體以及正八面體(如圖二),將這五種幾何體依序層層相扣,構成了以太陽為中心的宇宙模型,正八面體在最內層,正立方體在最外層,分別代表了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和土星的軌道空間,金星在正八面體裡頭,地球在正八面體和正二十面體之間,依序排列,土星則在正立方體的外圍,整個模型就像俄羅斯娃娃,層層套疊,而各個行星則是悠遊在套疊之間(如圖三)。有了第谷的觀測資料,克卜勒可以更準確地描述行星運動的情形。從第谷有關火星軌道的資料發現,火星是以橢圓軌道運行,因此行星第一運動定律就是說行星以橢圓軌道繞行太陽,並且太陽是在橢圓的焦點上。橢圓形狀的描述有二,可以是平面和圓錐面相交的曲線(如圖四),也可以用幾何作圖的方式 表示。如圖所示,拿一條綠線段,兩端固定在焦點上,拿筆沿著線段內側畫出橢圓,所以橢圓上的每一點和兩焦點距離的總和是不變。圓算是橢圓的特例,橢圓兩個焦點合併成一個圓心,就成了一個圓。行星在橢圓軌道上運行,它和太陽之間的距離會隨著不同的位置而改變,通常地球離太陽最遠可達1億5千2百萬公里,最近的近日點則是1億4千7百萬公里,第二定律說行星繞著太陽運行的時候,越靠近太陽,跑的速度越快,離太陽越遠,跑的速度越慢。這只是定性的說法,克卜勒從觀測資料得到定量的關係,一個等面積的關係。如果將行星和太陽用一條線連接起來,同一時間內,連線所掃過的三角形面積是不變的(如圖五)。也就是說,如果距離增加一倍,行星在軌道上走的路程要少一倍,也就是說速度只剩一半。第三定律適用太陽系行星克卜勒的第三定律適用於太陽系內所有的行星,他發現了行星繞太陽一圈的時間(公轉周期)和行星到太陽的平均距離之間有個神奇的關連,每個行星的公轉周期平方除以平均距離三次方是一樣的,所以只要知道地球的周期(一年)和平均距離(約1億4千9百60萬公里),量一量其他行星繞太陽一圈的時間,就可以算出該行星的距離,根本就不需要直接測量。其實行星第三運動定律是牛頓萬有引力的必然結果,太陽是太陽系內質量最大的星球,行星主要是受到太陽的吸引而繞行太陽運行,離太陽越遠,引力越小,繞行太陽的公轉速度越慢,公轉周期也就越長,慢多少以及長多少全看萬有引力的形式。牛頓發現萬有引力是和距離的平方成反比,自然而然會得到克卜勒第三定律。克卜勒的行星三大運動定律得自於第谷的觀測資料,但卻說不出原因,直到牛頓的萬有引力定律才解釋了行星運行的根本道理。 前一篇文章 蓮花 出淤泥而不染的自潔功能 下一篇文章 清明為何雨紛紛 熱門新聞 01【詩】一瞬2025.08.2102星雲大師全集【講演集】緣起與還滅—論鬼的形象 4-22025.08.2003波士頓慶中秋 佛光人傳三好2025.08.2004吳修齊基金會訪佛光山 期許做更多好事2025.08.2005佛法多元傳播 藏海無涯學術研討2025.08.2006印尼佛教學院結業 佛光山教育新頁2025.08.2207電子書飛躍成長 銷售占比達2成2025.08.2108防腐劑、汽機車廢氣 罹患肺腺癌關鍵因子2025.08.2109佛光山加爾各答禪淨中心 同慶印度獨立日2025.08.2110橘可嫁接到橙上?2025.08.20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相關報導 保鮮膜很黏難用?專家:放冰箱變滑溜好抽拉中央清華探高團隊 發現金星軌道內小行星大發現!澳洲隕石 含70億年前古老物質NASA探測器飛掠太陽 揭太陽風神祕面紗鳥愈變愈小隻 專家:是暖化害的影音/AI無人餐廳 中正大學:應用機器人省人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