罹癌後重生 蔡璧名從心出發 文/張瀞文 |2022.06.21 語音朗讀 6304觀看次 字級 大 中 小 蔡璧名的課場場爆滿,甚至有學生遠從國外來聽講。圖/蔡璧名提供 蔡璧名曾罹癌後康復,因此學會如何好好照顧自己的身體與心靈。 圖/蔡璧名提供 歌手盧廣仲(右)是蔡璧名粉絲,為了學太極拳拜蔡璧名為師。 圖/蔡璧名提供 「穴道導引」動作融合瑜伽傳統、東方醫學、老莊、太極等精神。 圖/蔡璧名提供 文/張瀞文與台大副教授蔡璧名吃過飯的人都會訝異,身材纖細的她一餐要吃兩碗飯。蔡璧名說,傳統醫學中,使身體產生「正氣」對抗疾病的關鍵之一是攝取「水穀」。所謂水穀,就是白米、糙米、小米等穀類,吃對了、量夠了,經絡才會活絡,抵抗力也才足夠。蔡璧名是個從瀕死岸邊活回來的人。2007年,42歲的她被診斷出癌症第3期,醫生說,5年內死亡率高達75%。蔡璧名除了接受西醫治療外,也勤練太極拳、以傳統醫學《黃帝內經》養身、用道家思想《莊子》養心,半年後奇蹟病癒。抗癌之路讓她對傳統文化、醫學有更深的認識,便著手寫書,莊子系列、《穴道導引》、《醫道同源》等暢銷書都是癌後著作。罹癌之後,蔡璧名就謹遵醫囑,不群聚、少去密閉空間成為習慣,疫情期間,她依然過著「好好吃飯、好好睡覺、好好鍛鍊」的穩定生活,「這很像一間房子的鋼筋水泥,兼顧這些,房子不會太差的。」穴道導引 幫助身體放鬆吃足水穀,並兼顧當代營養學——足夠的蛋白質、維生素,就是「好好吃飯」。至於「好好睡覺」,每個人睡不好的原因不同,傳統醫學中說「胃不和則臥不安」,若是腸胃問題,就想辦法促進消化代謝能力,但更多人睡眠品質差是因為身體不夠放鬆,蔡璧名則是透過東方修鍊像是太極拳、穴道導引等放鬆身體,達到舒經、活血、養氣、安神的境界。而鍛鍊,須要透過運動,但也以放鬆為目標。疫情警戒三級期間,蔡璧名受限於家中空間無法練太極、年過85的母親也無法出門散步、上瑜伽課,但是母女每天都做至少半小時的穴道導引。穴道導引動作緩慢而簡單,不斷地反覆,原理是透過穴道的收緊跟放鬆,讓穴道所在部位變得有力量,氣血充足,正氣也更充沛。就像西方的談肌筋膜理論,肌筋膜一旦放鬆,緊張就可以消失,身體很多疾病可緩解。鍛鍊心靈 減少外在紛擾但身體的鍛鍊還不足夠,蔡璧名認為,真正的健康也要做到心的鍛鍊,像李白說的「不知有吾身,此樂最為甚」,或是白居易「身適忘四肢、心適忘是非」的境界,提升心理面對世間紛擾的能力。當生命面對巨大苦痛很難放下時,蔡璧名會反向操作,專注在穴道的縮緊與放鬆、把注意力放在雙腳或肚臍時,外界紛亂的訊息和念頭少了,有些事慢慢變得較淡了,「讓身體的鍛鍊幫助你達到心靈的目標」。大疫情時代下,變動成為唯一不變的事,如何在居家與心理安排一片安適空間,蔡璧名在傳統文化中找到的東方修鍊或許是值得參考的方法。本版與聯合報「橘世代」周報合作 前一篇文章 朱振南揮寫人生 不斷歸零再學習 下一篇文章 視學生如己出 源於父母滿滿愛 熱門新聞 01佛光山供僧 緬懷師恩廣植福田2025.09.1402香港佛光道場 供僧道糧回向十方2025.09.1503【詩】山水的盛宴2025.09.1604綠色跑者 減碳跑步吃蔬食2025.09.1405【草木堪為友】可可樹 神賜食物化為巧克力2025.09.1406【植日光年】沙漠奇花 龍舌蘭 2025.09.1407【白色墨水】晨光花語2025.09.1408航太國防展 將聚焦無人機2025.09.1509洋溢三好感動 佛光山僧信作品聯展2025.09.1610拳擊女將黃筱雯 奪世錦賽第3金2025.09.15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相關報導 看前輩搶救生命 魏國珍走向外科之路肺癌權威陳晉興 每年執刀1400台林彥雄行醫花蓮 從小鎮醫師到院長蔡景耀醫病醫心 助病人重見光明心放寬常感恩 隨遇而安珍惜當下自在人生下半場 秦漢享受一個人 作者其他文章99 歲騎士郭深森環島 全家相伴逐夢斜槓部落客嫺人 退休不退場莫昭平、古競祥 退休相處練習曲 磨出幸福時光只要外婆快樂!家族齊心出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