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怦然心動的文學課】街角遇見王禎和──以編輯課建構文學走讀手冊

文/須文蔚 |2022.06.02
1073觀看次
字級

文/須文蔚

二○一四年夏暮,接到鄭恆雄教授的電話,告知知名小說家王禎和有一批藏書,中西文共約一千多冊。涵蓋了台灣文學、台灣民俗、比較文學與電影等不同主題,對研究王禎和創作、花蓮文學、台灣小說等題目,彌足珍貴。王夫人林碧燕女士願意捐贈給東華大學圖書館,讓這些珍貴的資料嘉惠東華師生。

收到鄭恆雄老師的電話後,心情自然有些激動,王禎和藏書如能回到花蓮,真是一件別具意義的工作。多次和圖書館黃振榮主任與呂俊慧組長商量與討論,我立刻在開學後發起一個連署活動,徵得許多校內的同仁支持,於圖書館設置「王禎和文庫」的案子送進行政會議,也獲得校方支持。

「王禎和文庫」在十一月成立後,在準備二○一五年春季「編輯與出版實務」時,想找設計一個實作的出版品,作為年度的主題,為王禎和打造一座紙上的「故居」,讓王禎和帶著讀者走讀花蓮。於是我希望在春天和班上同學以「王禎和文學地圖」為題,設計一本文學走讀的導覽手冊。

選修編輯課的同學來自華文文學系、觀光暨休閒遊憩學系、中國文學系、教育行政學系、歷史系,其中有三位來自大連的交換生,一位香港僑生,和一位馬來西亞僑生。他們共同的特點就是希望能培養出編輯工作的實戰能力,但是對王禎和的作品相當的陌生。當我提出「王禎和文學地圖」的編輯想像時,縱使說得口沫橫飛,還拿出了張愛玲與王禎和的合照,說明王禎和有其不可磨滅的地位,現場仍相當「冷靜」,大夥只是乖乖分組,準備交一份作業。

第一個大型作業是全班分成六組,從王禎和的所有作品中,找出與花蓮有關的地景資料,摘出原文,並在Google Maps上標註。

經過幾個星期的梳理,有三個小組找出了四十個到六十個不等的地景,證明了王禎和的說法:「我覺得一個作家應該寫他最熟悉的東西,只有這樣,他的作品才會有生命、有感情,才會使讀者有親切感,產生共鳴感。」記得還有同學去考證了老店鋪是否真的存在,透過田調,發現店名是虛構的,但老城區真有這樣的行業與店家。從同學開始較真的態度上,我感覺這會一本有趣的書。

接著我讓同學估價、企畫與提出文創的構想。

一本書的血肉,原來如此昂貴?這是同學在課堂一邊敲計算機,一邊改預算表,不斷發出的感嘆。但是預算的有限,沒有限制年輕人的狂想,他們認為一本書的發行應當要有贈品,像是明信片、大富翁、景點印章、抽獎的回函等等。我苦笑著問大家:「等你們課程都結束了,難道我要幫你們回信給讀者?還要幫你們發派獎品嗎?」熱情的學生們一點都不想理我,還在七嘴八舌討論要如何行銷《王禎和文學地圖》。

最刺激的是四月十五日的企畫大PK,各組要提出這本書的架構、章節、內文調性與行銷企畫。一直到報告前,還有同學在修改企畫書,不少人都熬了幾天幾夜。

作為老師,真想讓每一組都自己實現夢想,編寫出一本不一樣的導覽手冊,但畢竟經費有限,最後只能選出孫騰南、宋雨楠、鍾萍佳、賴冠翔這個小組的企畫──透過整合王禎和作品,分為四條路線:一是精讀《寂寞紅》與《人生歌王》的「寂寞在唱歌」;二是梳理《美人圖》、《香格里拉》、《素蘭要出嫁》、《來春姨悲秋》的「香格里拉的婚禮」;三是整合《伊會念咒》與《兩地相思》的「聲聲惆悵」;以及四是以《玫瑰玫瑰我愛你》為主的「玫瑰之淚」。

寫作、邀稿與攝影的功課,突然變得有趣,不用我催促。同學組成臉書社群,交換情報,組團去踏查,穿越時空,從王禎和的年代來到現代,但這還不夠,歷史系的有勝很貼心地拜訪了文史專家葉柏強先生,葉先生慷慨提供了一批老照片,讓本書在地景的對照上,更有跡可尋。

待編輯企畫的輪廓清晰後,我寫信給王夫人,報告目前的進度與想法。很快就越洋收到她的回信,其中說道:「一早起來,喜獲回音。繼而讀之,深受主任、教授、老師以及青年學子的熱心感動,涕淚縱橫。萬萬沒想到,東華竟然給予禎和如此厚愛!青年學子竟然這般有創意!我們家屬除了十二萬分的感激外,祝福此次活動圓滿成功!」我把信件讀給班上的同學聽,同學眼睛都閃閃發光。

在確認文稿的同時,我們也挑選了五個句子,製作明信片,同學們還熱心發起邀約到白先勇、葉步榮、王文興、王德威、蔡裕源、林建山、范文、吳冠宏等諸位師長,寫明信片給王禎和,內文情真意切,圖書館後來放大成海報,懸掛起來,成為館中不能忽略的一道文學風景。

這是我在大學教學以來,最為忙碌的一學期,也是最感動的一堂課。學生從陌生到熟悉,王禎和又透過文字回到縱谷中,我不禁想起《尤利西斯》中的一句話:「離開一輩子後,他又回到了自己出生的那片土地上。從小到大,他一直是那個地方的目擊者。」就讓我們在王禎和的導遊下,踩踏出花蓮的無聲之歌。♣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