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Lisin
園遊會,在我腦海中應該就是以年紀分階段性的。
幼兒園時,多半由老師和家長主導,可愛又萌的孩子,怎麼叫賣都能融化家長的心。
國小階段,由老師主導整體方向,低年級的孩子體驗叫賣,到了高年級則學習如何規畫、布置,吸引顧客上門。家長參與度仍高,幫忙準備,幫忙叫賣,一天下來可能比孩子還累,但看到孩子的成長很感動。
到了國中,是讓孩子學習主導一切的時刻。從分組、策畫內容、安排人員,全都由孩子學習獨當一面,這是多棒的一件事。
我也是這樣認為的,但兒子可不這麼想。園遊會前開始分組,兒子本來很開心和同學討論要賣什麼、怎麼布置等,可日子快到時,卻說不想參加想請假,這下我可擔心了,趕緊詢問原因。
兒子說,大家都不願意負責只想逛,有的人組團了還不參加,這感覺很糟糕。想安慰兒子,也想讓兒子嘗試自己想法子處理。傾聽他抒發後,我問,你真的想放棄嗎?放棄是最好的決定嗎?兒子靜靜地想了一會兒,雖然沒再多說什麼,但我想,兒子已經知道該如何面對困境,因為他長大了。
園遊會當天,我和先生開心地前往,其實我是緊張的,不知兒子的團隊最後是如何做決定的。結果證明我多慮了,這團隊不但表現得很棒,而且每一位夥伴都在現場,沒有人缺席,圓滿了這次的活動。我跟兒子說:「你知道嗎?活動當天的你們非常棒,謝謝你堅持下去,也謝謝你帶著夥伴一起走出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