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李夏綺
文/陳曉蒨
一年一度的端午佳節即將來到,市面上琳瑯滿目的粽子,應該如何選擇,才能吃得美味又健康呢?今天的主題,就是要跟大家一起分享幾個妙招,教大家如何跟粽子輕鬆過招!
一般情況下,我們除了用南部粽或北部粽的方式來區分口味外,還可以根據粽子的種類來初步判斷熱量的高低。舉例來說,台灣粽的熱量(至少四百大卡)高於客家粄粽(約兩百到兩百六十大卡),因此選擇客家粄粽(約一碗飯熱量)的話,比較好控制熱量。此外,選擇客家粄粽,也比較適合需要控制體重或血糖的朋友。
吃粽子的時候,我們都喜歡吃重口味的,所以許多粽子又油又鹹。在這裡,要提醒大家包粽子及吃粽子的時候,可以搭配新鮮食材,並且增加蔬菜如香菇、筍子、紅蘿蔔等一起食用;低脂與低鈉組合,比較不容易造成慢性病患的負擔。近年來,多數人都有養身觀念,但腎臟病友還是需要特別注意如五穀粽高鈉、高磷的問題,千萬不要多吃。糖尿病病友則要注意血糖監測與營養的均衡性,糯米粽的升糖指數較高,所以記得搭配高纖蔬菜來均衡一下,延緩飯後血糖上升的幅度。
如果要把粽子當正餐吃的話,要搭配蔬菜及水果一起食用,這樣才會營養均衡又有飽足感唷!假如吃完粽子後,覺得沒有飽足感,想要吃一點點心的話,可以選擇仙草、愛玉或寒天等低熱量食材。另外,因為夏季天氣炎熱,要注意食物保存的衛生安全,才不會沒吃成粽子卻傷了腸胃!
最後,祝福大家都可以聰明吃粽子,健康過端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