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茶茶
文/陳韋哲
你跟兄弟姊妹的感情好嗎?從小一起生活玩耍,一起吃飯上學長大,共同擁有許多美好的回憶,但同樣也可能產生一些心裡一直放不下的疙瘩與嫌隙。一般家庭的手足之間,往往吵架歸吵架,彼此還是會互相關心著對方,在意著彼此;但若是生處在中國古代的帝王家庭之中,那種手足之間的小衝突與小摩擦,因為牽涉到相當龐大的政治利益,通常就比較不容易化解跟消除了。
三國時代的著名梟雄曹操,一生擁有許多子女,其中最為後人所認識的兩位──曹丕和曹植,都是曹操繼室卞氏(後改稱武宣卞皇后)的小孩。然而即便是同父同母的兄弟,在政治權力的影響下,也不免讓兄弟之間產生無法弭平的情感鴻溝。
曹丕是卞氏的大兒子,曹植則排行老三。在曹操的長子曹昂戰死以後,曹丕就成了曹操法理上的繼承人。但曹丕的心裡一直對於老三曹植的存在感到相當不安,因為曹操好幾次在眾人面前稱讚過曹植的文采。
對於從小說《三國演義》,或是《三國志》系列遊戲來認識到曹操、曹丕、曹植父子三人的讀者或玩家來說,這些角色就只是個政治或者戰場上的人物,武力、智力、政治、統御的數字,甚至是單挑的技能,才是我們關注這些角色的重點。但是,對於實際生活在東漢末年,乃至於魏晉南北朝的知識分子而言,文學造詣和文學的評價或許才是他們更加在意的「流量」。
魏晉南北朝時期的文學評論家鍾嶸,曾經寫過一本評價那個時代詩人作品的著作《詩品》。在《詩品》中,鍾嶸將詩人分作上、中、下三品。其中,曹植的詩作被列為上品,曹丕被列為中品,曹操則被列為下品。不論鍾嶸《詩品》的評價是否客觀,但像這樣用文學品評來幫一位創作者劃分等第的觀點,確實是那個時代的一種社會風氣。(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