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空為何是藍色? 文/簡麗賢 |2022.05.27 語音朗讀 5718觀看次 字級 大 中 小 光線照過梳子,被梳齒擋到的地方形成影子,沒擋到的地方,光線就穿過去了。圖/呂季原圖/呂季原圖/呂季原圖/呂季原圖/呂季原 文/簡麗賢「天空為何是藍色?」學生問我:「為什麼不是紫色?」解釋這問題與「瑞利散射」有關。光學現象 天天天藍眼睛看到大自然中的「顏色」,涉及光學反射、折射、散射等現象,以及人體眼睛的結構。人的肉眼覺察的太陽光,由不同顏色的光組成。「光」指的是可見光,本質是電磁波,亦即可見光是電磁波家族族譜的一種,波長大約介於400奈米到700奈米之間。不同波段的電磁波有其特定波長範圍,不同顏色的光對應不同波長。其中可見光波段的紅光,波長最長,能量較低;紫光的波長則最短,能量是可見光中最高。光具有直線前進的特性,因此產生影子和日食月食的自然現象。然而,當光遇到大氣中的塵粒、水滴或氣體時,部分的光被吸收或反射、折射。當光被氣體吸收時,不同波長的光,被吸收的程度也不同。波長較長的光,如紅光,被吸收的程度較低;較短波長的光,例如藍光,被吸收的程度較高。氣體吸收光後,透過輻射,把光射向不同方向,此現象稱為散射。太陽光射進地球大氣層時,藍光被大氣散射,我們仰望天空,看到天藍。瑞利散射 藍光首選解釋天空是藍色,採用「瑞利散射」理論。英國物理學家瑞利(John William Strutt)認為,當入射光照到直徑比光的波長小很多的粒子時,光會向四面八方散射,而且光的波長愈短,散射強度愈強,散射光強度與入射光波長的四次方成反比。當太陽光通過大氣時,波長較短的紫、藍光最容易被散射,而波長較長的紅、黃光散射程度較弱。所以,依據「瑞利散射」理論,光遇到大氣中的微粒,散射光的強度與此光的波長有關。人類肉眼所察覺的可見光,波長較短的藍光比較長的紅光更容易被散射;換句話說,藍光比紅光易發生瑞利散射,白天時天空易呈現藍色。也許你會問:「既然可見光中波長較短的光容易發生『瑞利散射』,紫光波長比藍光略短,天空豈不是天天天紫?」氣塵反射 藍天變色天空不是紫色,理由歸納兩種,一是太陽光的紫光與紫外線波段,進入大氣層後,容易被臭氧層吸收;另一是人類眼睛結構對藍光的光比較敏感,對紫光波段較弱。你可能再問:「夕陽西下,人約黃昏後,此時天空呈現的顏色偏紅,如何解釋?」可以這麼說,日落時,太陽在地平線下,與白天的太陽位置比較,陽光經過較長的路徑才到達我們的眼睛。波長較短的藍光比較容易被吸收和散射,只剩下波長較長的紅光,因此太陽看起來是紅色。如果當時大氣中分布大量塵粒或水滴,反射紅光,此時天空也會是紅色。 前一篇文章 誰也在水中換氣? 下一篇文章 動物的臭腳丫子 熱門新聞 01【何處不交朋友】可敬的朋友2025.05.0502【國學探究】 人相忘乎道術:《莊子》論「忘」的生命智慧2025.05.0603聯合國衛塞節慶典 佛光山與會2025.05.0804頻率對了就共鳴2025.05.0505長期運動協調身心 能增深層睡眠時間2025.05.0606【考考你的智力】2025.05.0507桑椹養顏抗衰老 母親節蛋糕好選擇2025.05.0608量子糾纏與量子技術2025.05.0609小粒子 大未來2025.05.0610國家祈禱日 美國洛城跨宗教共祈和平2025.05.05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相關報導 大腦地圖起點重新詮釋腦定義捷運渾身機關 淺聊捷運世上最早樂曲跨越文化一首歌 作者其他文章頻率對了就共鳴魚雷棒加持 轟出全壘打!玉米如何蛻變為爆米花?科學之眼論氣爆52赫茲 鯨魚孤獨嗎?猜拳與轉向思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