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慧中(佛光山叢林學院男眾學部教務長)
午後,陪同家師星公上人在佛光祖庭宜興大覺寺白塔風雨走廊跑香,家師問道:「慧中,天隆寺的小工,一天要多少工資啊?」
話音甫落,刻意放慢腳步,與坐在輪椅上的家師「保持距離」。自己默默地拿起手機,正當準備要發訊息,請教負責建寺工程的法師時,家師說道:「不要問別人,現在回答我。」
心想這問題可要正確回答,隨意回應是不行的。於是一面吞吞吐吐地回應說好,一面抓緊發出訊息求救。所幸,將對方立即回覆的訊息,回報家師。
家師聽後,說道:「為什麼要問你,小工一天要多少工資啊?因為你在天隆寺雖然是負責社教職務,但是建寺工程的一切你也要關心了解,這樣才能從中學習成長,更能開闊視野與心量。」
家師透見弟子的心,總運用人間萬事,讓弟子看見自己,識得己心,進而提升、蛻變,為了佛教,成就更好的自己。
近期,人間佛教研究院副院長妙光法師依循家師著作的《人生108事》,搭配觀音、文殊、地藏、普賢四大菩薩特質,並由中華佛光青年總團執行長有度法師推薦、青年蘇聖德進行程式設計,完成「人間菩薩性格特質測試」。測試結果裡,會呈現悲、智、願、行四大菩薩特質的四色圖塊,從中認識自己的性向。由於這樣的設計結合佛法與時下青年可接受的心理測驗,頗受年輕一代的喜愛與受用。
在顯示的四色圖塊裡,如果代表慈悲的藍色較為薄弱,就可以提醒自己,在慈悲的領域中可再增上;亦如在實踐菩薩道上,當認識與解構自己慈悲心不足時,應要從中建構修學,如同跨領域的學習。因為人往往容易習慣於一個領域內、一種法門中、一類眾生裡,劃地自限並以此為滿足,然而更應當要跨越局限,跨越領域,繼續成長。如同家師教導,不因現有的職務而自滿,更應該開闊學習,擴大心量。
家師星公上人以四大菩薩悲、智、願、行作為叢林學院院訓,期許青年學子們,繼承大乘菩薩的精神,效法學習菩薩道,更在過程中圓滿福慧資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