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個惡人》
作者/林木林
譯者/米雅
繪者/庄野菜穗子
出版社/拾光工作室
圖/拾光工作室
圖/拾光工作室
文/I'm check雀可
小朋友,你有沒有玩過比手畫腳的遊戲呢?過程中,明明每個人都很努力還原自己看到的動作,但最後的動作卻還是跟答案南轅北轍。為什麼會這樣呢?原因是當訊息無法被完整傳遞時,就容易出現資訊落差。這樣的資訊落差,也可能在朋友間的傳話出現,甚至不小心讓我們成為了假消息的傳播者。
常見的成語中,像是「道聽塗說」、「空穴來風」等,都是形容流言蜚語未經查證就散布出去的現象。只是,不是都說「謠言止於智者」嗎?為什麼還會有那麼多「假消息」存在呢?
這些問題,或許可以從《第二個惡人》這本書裡找到解答喔!故事開頭,是一隻擁有氣派外型的金獅子,他非常富有也極有自信。因此,當國王貼出告示,要讓人民選出下屆國王時,金獅子勢在必得的角逐參選。但同時,他也聽聞森林的另一頭,有一隻銀獅子非常熱心助人,深受大家喜愛,他擔心再這樣下去,恐怕下一屆國王非銀獅子莫屬了。
於是,金獅子開始散布對銀獅子不利的謠言,例如明明是自己不小心撞到樹的,卻說是被銀獅子毆打成傷;或是捏造銀獅子與熊在路邊扭打的假消息等。雖然一開始,大家不相信這些謠言,只是,當這些顛倒是非的謠言愈傳愈多,就開始變得「真實」。尤其,當大家都「聽說」了銀獅子的壞事跡,並且基於好意,提醒自己的親朋好友後,銀獅子的形象也變得愈來愈「粗暴」。果不其然,最後金獅子順利當選了下屆國王,但隨之而來的專制霸道,卻讓人民苦不堪言,大家雖然後悔,卻也來不及了。
在這個故事裡,各位有沒有看出問題所在呢?有人或許看出了金獅子中傷對手的惡意,這的確是假消息被創造出來的原因。但是,當假消息被創造出來後,在沒有仔細查證消息正確與否之前,就基於好心提醒而轉傳訊息的人們,是不是也無形中助長了這個錯誤呢?
以我們所處的網路時代來說,所有的資訊都很容易被複製、變造,尤其是拿其他事件的照片、影像「移花接木」後的假訊息,最容易被相信、轉發。只是,面對這些看起來很真實,卻可能都參雜造假的內容,我們要如何擔任那個遏止謠言的智者呢?
我想,「查核事實」是非常重要的第一步。在台灣,有一個專門查核假訊息非營利組織──「台灣事實查核中心」提供了查核假新聞的方法,以及最新破解的假訊息內容,都可以幫助我們更進一步辨別訊息的真實性。此外,在沒有確認內容正確之前,不要基於好心、分享的心態轉發訊息,我想,這就是最基本阻止假訊息傳播的方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