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竹科學園區管理局日前舉辦非營利幼兒園招生說明會,介紹新幼兒園位於聯發科、聯詠、旺宏等廠區附近,由科管局投資七千萬元建房舍、添設備,再公開招標委託公益法人經營。園址前有超過千坪綠地,後有公園,將收托二歲到國小學齡前幼兒,提供小朋友活潑運動與適性探索的環境。
特別的是收費方式,首名子女每月二千元,第二名每月一千元,第三名以上子女免費收托;且課後照顧至晚間七時,寒暑假也正常作業。竹科管理局投這一筆錢,讓在園區上班的家長能就近送接子女,兼鼓勵年輕夫妻願意生育;比私立幼兒園平價,比公立幼兒園的營運時段彈性。公部門如此規畫,兼收友善服務、催生人口之功;於今年八月十五日開學後,明年還將推出第二座類似幼兒園。
常民皆知花錢是一種藝術,少買名牌時尚品,多投資健康生活,是把錢用在刀口上(合適的地方)。雪中送炭,施者滿意,受者感恩,是積功德。公部門花納稅人的錢,企求做到類科管局「一錢多功」水平,須依科學律秉公心而行。
大疫年,世上苦人多,行政院發振興三倍券、五倍券,各部會發好食券、農遊券、動滋券、國旅券、客庄券、地方創生券。地方政府跟進,有的縣一年內發五千元紓困金,再加碼三千元振興券。砸這麼多錢刺激消費,發錢了事,缺科學律規畫;就個體言雖不無小補,就整體看,於產業轉骨升級何益?
今年有地方公職選舉,鄉鎮公所競發紓困金,按戶籍人口數不排富,每人可領三千、兩千或一千元現金。日前台東縣綠島鄉公所也普發鄉民每人兩千元振興經濟紓困金,疫情讓民宿、小吃店沒生意上門,有紓困金,一家四口可領八千元。但沒有連任選舉壓力的縣市長,多反對按人頭普發現金,僅甄別需要,助弱勢、急難者紓困。兩相對比即知,非議公帑買票不是無的放矢。
加上選舉年攀比效應大,蘇貞昌連任台北縣長時,選前普發村里長事務費,月給四萬五千元,勝出五萬餘票。二○一八年蘇選新北市長,倡議增村里長事務費至五萬元;如今再任行政院長,終使事務費加碼五千元成真。閩南語俗諺:「開錢(稅金)做頭家。」在野黨是攀比不上的。
選舉政治總有利結朋黨、予智自雄等權術,但防疫是攸關全民安危的頭等大事。政府已獲廣泛授權,又能籌集龐大經費防疫、紓困,應秉公心妥善規畫;中央定規則,與地方政府分工合作。當疫情波動時,地方可以團購疫苗應對緊急情況;當中央籌不到足夠抗原篩劑時,地方政府與民企民團自有取得管道,隨防疫包普發給家戶備用。
全球各國抗疫,德國曾發給老人免費口罩;多個國家地區包括中國大陸,提供免費篩劑供民眾自檢染疫否。台灣民眾卻排長隊買比疫前貴的口罩,再排長隊還買不到篩劑;又傳政府統籌防疫物資時,發生親私近暱買賣高價疫苗、資格見疑廠商卻拿大單等爭議。如此集權在手,朋黨扈隨,砸大錢卻惹一身腥的抗疫政風,伊於胡底。
為政者花公帑,應瞄準民之所需,「一錢多功」積功德;若為選舉謀,最不堪的是藉統籌抗疫物資之名,護航黨羽。選舉政治總有攤牌的一天,切勿自以為得計卻求榮反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