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愈來愈嚴峻,人性也愈來愈浮動了。
人心不安,帶來社會的不安。死亡的陰影,彷彿在身邊徘徊。近來,相信許多人都會在社交平台上,看見自己熟稔的或認識的朋友過世,那種衝擊,不僅是對死者的哀悼與不捨,更是對生命無常的憂懼。
恐懼總是帶來憤怒,憤怒為什麼可以救人的藥物不來,憤怒未曾打過疫苗的孩子現在要面對海嘯般襲來的病毒,憤怒歐美都有經驗可借鏡,為什麼政府無關緊要的拖延著,直到無可收拾,兩手一攤,說「與病毒共存」。
恐懼帶來信任的消失。不是對人不信任,而是在缺乏檢驗的基礎上,誰染了疫,誰帶著病毒都不知道。人只能盡量疏離,保持安全距離。在疫情中,孤獨感逐漸產生,無助感讓人憂傷。
逐漸的,我們感覺自己不只無力保護稚子,甚至,自己也是那一無遮護的稚子。然而,我們仍看見善良的心,善意與體諒。
許多人反映,他們測出了陽性,決定依照法規去醫院排隊做PCR檢驗,但排了一夜,直到凌晨五點才輪到,等了七個多小時,整個人的病情反而加重了。但人們沒有怨醫護人員,他們都盡力了。「醫護的班都排滿了,力都用盡了,我們要互相體諒!」
還有人已在社群平台上聲明:雖然快篩檢測是陽性,但症狀不明顯,只有輕微的喉嚨痛,那就自己居家隔離就好,不要去麻煩別人,整個醫護都累得快死了。
悲傷的是有親人因染疫過世,卻為了避免感染而無法送最後一程。「為了保護自己,也保護其他人,生者是最重要的。」人們只好忍著悲傷。
多好的人民,多善良的人性。即使在傷痛中,仍有著互相扶持的體諒。
在人類的歷史上,病毒是無法消滅的。再多的疫苗,也不可能消滅,它只會不斷變種,換一種方式生存下去。然而,人們卻可以準備得更好一點,以應對病毒,降低傷害。以台灣來說,十二歲以下的孩子大都未打疫苗,未來要特別注意他們的安全。學生一起玩,沒有距離感,學校的感染會很快,因此學校的快篩要有充分的準備,校園醫護與醫院的連結要緊密一點,以免學生去PCR排隊,也要再排七個小時,那就傳染得更迅速了。
老人的危險性高,慢性病多,在醫院做PCR的安排上,要有特殊通道,加以區隔,應知老人的體力是耐不住長時間折騰的。
同理,孕婦與胎兒的安排也要有所規畫。各醫院現在手忙腳亂,但中央疫情指揮中心可以調度各地,以特殊的醫院,應付這種特殊的病人。而感染的人,也應該更快更早的拿到藥物,他們早一日康復,就少一個感染源。
接下來的日子會是非常艱難的時刻。疫情已大爆發。台灣勢必要走過集體感染,再到集體免疫的過程。這其中的意外太多,生命的無常也太快,我們要面對的生死不知還有多少。而政府的準備太少,醫護的條件太弱,藥品的供應不足。現在唯有各方面一起努力,更要靠著民間的力量,盡力互相體諒,互相扶持,度過艱難時刻。
因為慈悲,所以無懼。但願我們的朋友,都能保持善念,互相扶持,一起走過難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