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衛教1】 面對批評, 你可以很優雅! 文/林萃芬(「松德精神科診所」諮商心理師) |2022.05.07 語音朗讀 8083觀看次 字級 大 中 小 有些人批評別人,其實只是在投射自己身上的缺點。圖/Pexels 文/林萃芬(「松德精神科診所」諮商心理師)笨手笨腳,什麼都做不好;沒見過比你更懶散邋遢的人;我是為你好,才跟你講實話;雖然你這次表現得不錯,不過別太驕傲,一山還有一山高,你必須要更加倍努力;同事的太太把孩子教得懂事又有禮貌,你是怎麼當媽的,把孩子教得一點禮貌也沒有;連洗碗這麼簡單的事情,你也做不好,真不知道你還能做什麼。上面這些批評的話你聽過或說過嗎?如果有的話,不妨深入了解批評的心態,才能降低批評的火力。對看不順眼的人,或聽不順耳的話,說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是健康而符合人性的,但若對每件事情,或某個特定人物批評個沒完沒了,心態就值得玩味了。聽過各式各樣的批評,我歸納出幾種常見的批評心態。碰到酷愛批評的上司,該怎麼回應,才能免於心靈受傷?圖/123RF常見的批評心態◎投射自己的不好有些人會把自己討厭的缺點和特質投射到別人身上,彷彿先指出別人的缺點,自己就可以安全過關。像我就曾聽過一個媽媽用尖銳的聲音對女兒說:「妳的眼睛這麼小,將來有哪個人會看上妳?」相信聽到這句評語的人都會想要跳出來為女兒抱不平:「何苦傷害孩子幼小的心靈,她的小眼睛還不是遺傳自父母。」小時候跟同伴吵架,常會聽到「罵別人就是罵自己」這句話,雖是童言童語,卻為「投射心理」做了最佳註腳。舉例來說,喜歡遲到的人一發現有人比他晚到,馬上痛批對方:「有點時間觀念,好不好?」假如不了解批評者的動機是源於「對自己缺點的不滿」,被批評者的心靈即有可能會受到重傷。◎眼中只看見缺點有些人的注意力好像經過「設定」,只看得到別人的缺點,而看不到別人的優點。一個多才多藝的朋友跟我提及兒時的成長經驗,每當他考了第一名,興高采烈的抱著獎狀回家,媽媽都能找到缺點打擊他:「你看隔壁家的碧玉多能幹,小小年紀就會幫媽媽洗菜,哪像你笨手笨腳,什麼都做不好。」無論再努力也得不到母親的讚賞,讓朋友的童年充滿了沮喪與挫折。我也碰過一些「只看得到別人缺點」的朋友,和他們去餐廳吃飯,每道菜都能挑出毛病,不是烹調方法不對,就是調味比例錯誤,食物混合著「批評」一起下嚥,真會讓人吃得很不舒服。◎擔心對方太自滿有些人則是擔心「讚美」會讓對方「太過自滿」,所以讚美之後一定要加幾句批評,才能殺殺對方的銳氣。一般來說,父母師長常愛藉著批評,激勵晚輩孩子:「雖然你這次表現得很傑出,不過別太驕傲,一山還有一山高,你必須要更加倍努力。」這種夾雜批評的讚美,往往會使人分不清楚:對方究竟是誇獎自己,亦是在挖苦自己?久而久之,當然就不相信自己有「值得讚美」的地方,別人誇獎一句好話,自己立刻補充十句批評,才會覺得平衡。我還聽過很多當事人跟我分享,從小到大爸爸媽媽總是告誡他們:「別人的稱讚都是在安慰你,不能當成真的,聽聽就好。」◎自認為實話實說對抱持「實話說」心態的人而言,他們多半認為自己不是「故意批評」別人的言行,只是據實講出所見的觀感。因此,他們大多會事先強調:「我是為你好,才跟你講實話。」「實話實說」與「批評語言」有何不同?我的區分方法是,如果這些實話不是「中性的陳述事實」,而是「加入負面的評價」,我就不會照單全收,而會先自我省思:對方說的哪些話是「中肯的建議」?哪些話是「負面的批評」?「中肯的建議」可以給我們進步的動力,幫助我們看到盲點,提供修正的方向。但「負面的批評」卻會傷害我們的自尊,打擊自信心,阻礙前進的動力。另一個分清「實話」與「批評」差別的方法是,倘若很多人都給自己相似的建議和提醒,便有可能是「中肯的實話」;相反的,假如只有一個人給予負面的評語,就無需猶豫,立刻丟進回收桶,不用將對方的批評收進心裡。批評基本三心態批評的基本心態,不出「用言語控制別人」、「害怕自己不如別人」和「比較誰是最優秀的」這三個範圍。現實生活中,常常可以聽到「用言語控制別人」的批評:「笨手笨腳的,小心打破杯子。」先批評對方「笨手笨腳」,再控制對方「小心打破杯子」。為了證明自己有權糾正對方的言行舉止,不少人在溝通時會先數落對方的個性,譬如說:「沒見過比你更懶散邋遢的人。」或是批評對方:「你天生就好吃懶做。」通常被批評的一方非但不會「改邪歸正」,反而會認為:「既然我這麼差勁,幹嘛還跟我在一起。」害怕自己不如別人時,就先指出對方的缺點;想要證明自己比較優秀,就將對方批評得體無完膚,以為「我看到你的弱點了,就表示我比你厲害」。如何降低殺傷力 諮商的過程中,很常協助當事人面對「用別人的優點批評自己」的配偶,「你看人家先生多會賺錢,哪像你這麼沒有上進心。」或是「同事的太太把孩子教得懂事又有禮貌,你是怎麼當媽的,把孩子教得一點禮貌也沒有。」關係愈親近的人的批評,殺傷力愈強,影響力愈大。碰到酷愛批評的伴侶、家人、上司、朋友,該怎麼回應,才能免於心靈受傷?又能降低批評者的火力?想要減少批評帶來的傷害,第一步,不妨先把批評「解構」,也就是說,找找看對方在批評裡面藏了哪些動機和用意?或許會赫然發現,原來對方「罵別人是在罵自己」,就不必生氣理會。第二個有效降低批評火力的方法是,像鸚鵡一樣,重複對方所說的話,不要急著反駁解釋。譬如對方批評你:「真是個小氣鬼。」就接著重複一遍他的話:「我真的很小氣。」讓對方拿你沒輒。第三個減少批評帶來傷害的方法是,詢問對方:「你要教我的事情是什麼?」把批評丟還給對方,假使對方不給你一個客觀中性的答案,就不用接受對方的批評指教。第四個方法是,將「批評」當成「報告」來聽,對方只是提供一些「個人意見」給自己參考罷了,至於要不要遵從,選擇權仍在自己手上。這樣可以把「批評」跟「自己」分開,避免跟自己做連結,就不會牽動情緒反應。在網路世界,相信每個人都會收到來自四面八方的批評指教,如何消化處理別人的批評語言,就成了人生最具挑戰的一門功課,不僅可以讓我們了解人性,更能幫助我們修練身心。倘若自己是個常常使用批評語言的人,需要學習的功課就更多了,不妨深入探索內在心靈,何以總是看到別人的缺點和錯誤?當自己能夠看到別人的優點與好處時,心情會豁然開朗,正向回饋也會愈來愈多。(摘自《《從說話洞察人心:摸透對方心理,把話說得恰到好處,輕鬆駕馭人際關係》》,時報出版)父母對子女的批評指教,要適可而止。圖/Pexels父母對子女的批評指教,要適可而止。圖/Pexels 前一篇文章 【中醫專欄】換季皮膚又癢起來了嗎? 下一篇文章 【自我修練】 將批評轉為建議 熱門新聞 01【悅讀人生】 與羊共舞2025.09.0502佛大、南華校長 回山禮拜星雲大師 2025.09.0603【詩】追光者2025.09.0804星雲大師全集【講演集】禪學與淨土—禪堂的生活與清規 4-42025.09.0505達拉斯講堂跨宗教午餐會 祝願世界和平2025.09.0506無電照明 阿凡達夜光植物成真2025.09.0507【視覺DJ】礁石間的驚喜2025.09.0708白露養生潤肺防敏 保溼防晒多喝溫水2025.09.0509南天寺供僧 願平安幸福照五洲2025.09.0810巴西佛光人捐贈物資 慈善機構致謝2025.09.06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相關報導 【營養專欄】拜拜這樣準備,更健康安心!在家就可以做的伸展操自律神經失調 專業治療計畫有哪些?【仁醫之心】這場意外的味道手機重度使用者注意! 暑假過後新增龜頸族【中醫專欄】讓卡住的肩關節再度順暢 作者其他文章【自我修練】 將批評轉為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