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地取材 環保再利用

文/美玉 |2022.05.07
6521觀看次
字級
隨身攜帶自製環保餐具。圖/美玉
成果展示活動中,向人展示最滿意的作品。圖/美玉
壞掉的傘布重新改造成防水環保袋。圖/美玉
自製拼布口罩,閒置布料成為保護身心利器。圖/美玉

文/美玉

很多婦女當了媽媽之後,深切體認到應努力留給孩子一個更乾淨的地球,於是不約而同加入環保一族,有媽媽將別人的舊愛變自己的新歡,有媽媽將原本要丟棄的廢材,改造成好用的物品……



當初基於好奇心驅使,報名上拼布課程,看著課程名稱寫著:拼布材料可從生活中取材……咦,這不就是發揮環保再利用的精神嗎?且來一窺究竟,讓自己也能活用身邊閒置的材料吧。

在為期3個月的課程中,每周一次聚會,一共完成了12件作品,在最後一次成果發表會上,每位學員把作品洋洋灑灑一字排開,倒也十分壯觀。

擺放自己作品的同時,也欣賞別人作品,老師也請每位同學,挑選3件最滿意或喜愛的作品,分享給大家知道,製作過程中之所以滿意或特別喜愛的原因。

我選了自己最喜愛的3件作品:1、口罩。2、防雨環保袋。3、環保餐具袋。選擇「口罩」是因為在新冠肺炎防疫期間,棉布做的口罩深受大家喜愛,我喜愛的理由是可重複洗後再使用,另一方式是內層放拋棄式口罩,多一層保護。

而布口罩取材也十分簡易,在家中留意剩餘的布料,取厚薄適中、觸感細柔親膚者即可。開始的第一步,先將老師的模板畫在布料上,再剪下布料,由基礎2片或4片布料,開始練習將布邊接縫處縫合,堂課尾聲,第1件作品完成啦,讓我十分有成就感,且實用性亦高。

第2件得意之作「防雨環保袋」,採用的是令人印象深刻的材料。 預備要做此件拼布作品的前兩周,老師提醒大家可以先行搜集材料,如家中有用壞的雨傘,可以留下來善加利用;首先把傘面從骨架上分離,拆卸下來後,再把一片片傘面接縫處拆開來,再帶來課堂上使用。

成果展示時,我向大家介紹,雖然此作品外觀上並不出色,但準備材料的過程中,帶給我許多驚喜。初始找材料,在直立傘與折疊傘之間,我選擇了大把直立傘,起初動手拆下傘面時,還一直懷疑此物品真能做成環保袋嗎?

所幸壞掉的傘面十分好拆卸,骨架和傘布一分離,極易取下傘布。接著將傘面接縫處的線拆開,原本無信心取下,但第1面線頭拉下後,順利取下,很快的一片接一片就完成了。

課程當天,把半成品依老師教導的順序步驟完成,當下的喜悅之心溢於言表;之後每遇下雨天,不論是買一袋衛生紙或雜貨、蔬果,一旦放入防雨環保袋,回家後都可保物品滴水未淋溼,真是收納自如的實用性環保袋。

第3件作品「環保餐具袋」,取材也十分特別,採用的是家中淘汰的窗簾布──因為厚度夠,老師認可使用,也十分推薦。完成作品後,我就隨手放進自己隨身背包,養成隨身攜帶的好習慣,環保又衛生。

向參觀者分享完成品,我順便也分享此課程帶給我好處。每周有半天的時間沉澱自我,手與腦運作協調,讓人學習收放自如。

如今家中的衣物用品,若有破損,我能很輕易地縫補修復,除了能善用身邊的環保材料,就地取材再利用,生活中點滴樂趣也能信手拈來,享受動手在當下的專注,是我始料未及的最大收穫。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