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續評比 台灣企業要加油

文/淳恩 |2022.04.09
5696觀看次
字級
良好的現代企業治理,應包含環境、社會在內的永續議題。 圖/123RF
由CSRone永續智庫與國立政治大學信義書院,連續10年進行的亞太地區企業永續分析指出,2022年研究團隊4度比對涵蓋10個國家的亞太企業永續作為,結果發現新加坡企業進步快速、評比排名表現大幅成長,首度奪下冠軍;而台灣則自2021年榜首位置跌至亞軍。 圖/123RF
各國有愈來愈多企業,勇於承擔減碳排的社會責任。圖/pixabay
愈來愈多企業重視聯合國17項永續發展指標(SDGs)。圖/flicker

文/淳恩

由CSRone永續智庫與國立政治大學信義書院,連續10年進行的亞太地區企業永續分析指出,2022年研究團隊4度比對涵蓋10個國家的亞太企業永續作為,結果發現新加坡企業進步快速、評比排名表現大幅成長,首度奪下冠軍;而台灣則自2021年榜首位置跌至亞軍。

此一於每年3月發表的「台灣暨亞太永續報告現況與趨勢」分析專書指出,此項企業永續評比對象涵蓋台灣、日本、中國、香港、印度、新加坡、馬來西亞、泰國、韓國、澳洲等10國的前10大企業的公開網站永續資訊。

8大永續議題作評比

研究團隊以富比世(Forbes) 2021年全球2000大企業調查與國內資料庫為主,篩選出亞太企業名單之永續報告,並參考永續專業機構與亞洲企業永續實踐的經驗,訂定出環境、社會、公司治理(ESG)3個面向、共8大項永續議題(公司治理、節能減碳、廢棄物管理、教育訓練、員工照顧、社會投入、人權、SDGs聯合國17項永續指標)為分析指標。

並運用「永續溫度指數」標準,評鑑企業的永續投入程度,以「提及」1度、「作為」2度、「績效」3度、「目標」4度、「改善」5度,指數愈高,則代表該項議題的管理作為愈趨完整。

企業最重視節能減碳

研究團隊發現,2021年亞太企業關注度最高的永續議題,前3名分別為:「節能減碳」、「SDGs」、「社會投入」,其中「節能減碳」已連續3年蟬聯首要關注議題,而「SDGs」議題則自去年的第8名,大幅躍進至第2名。

分析各國之所以如此戲劇性的轉變,主要原因在於,面對全球暖化所帶來的極端氣候事件,已造成每年上百萬人受害、數千億損失,迫使各國不得不嚴正面對地球永續的議題。

永續指標曾乏人問津

事實上,聯合國於2016年1月1日正式啟動 SDGs17項永續發展目標、169項細項目標,讓企業在邁向2030年的關鍵檢核點之際,加速將自身營運核心與行動方案錨定國際永續目標。

但從2016~2020年,SDGs議題的關注度,一直位居榜末,顯得「乏人問津」,沒想到才隔一年,2021年瞬間躍上排行第2的位置。在亞洲10個地區企業的SDGs平均永續溫度指數達3.46,其中尤以新加坡、澳洲、泰國、日本表現最佳。

目前,各國際組織與各國政府,紛紛評估石化與燃煤等相關投融資方案,更為此加速頒布或緊縮相關法規。亞太地區身為全球產業重要供應鏈位置,其地理位置更容易受到極端氣候的衝擊,故亞太企業連續3年皆特別關注「節能減碳」議題。

成全球資本市場顯學

CSRone永續智庫認為,近年因應氣候變遷與疫情衝擊,永續發展已然成為全球資本市場顯學。企業成長如果不符永續發展目標,或未能確實做到節能減碳,不僅企業形象可能產生負評、融資可能斷鏈,甚至接單、營運都會受阻。

加上仍處於熱潮尖峰的ESG(企業透過跨部門整合,建立兼顧環境、社會、治理/經濟的未來發展藍圖與價值)議題,更促使亞太各企業組織爭先恐後地加入國際倡議,高喊「淨零減排」承諾。

減碳排展現社會責任

面對地球氣候危機迫在眉睫,國際氣候變遷委員會(IPCC)於今年2月28日發布最新調查報告,再次強調若全球升溫幅度超過攝氏1.5度,環境生態、人類社會正常運作的威脅也將大幅提升。

對於身為島嶼國家的台灣而言,目前當務之急,在於推動企業展現社會責任,加入大幅減少碳排放量的行列,並使此企業目標成為主流趨勢,再透過「減排」、「碳中和」等行動計畫,向市場及利害關係人展現轉型決心。

台灣碳中和資訊揭露不足

「台灣暨亞太永續報告現況與趨勢」分析專書研究分析指出,2021年亞太10國永續溫度指數排行榜前5名依序為:新加坡、台灣、泰國、澳洲、韓國。其中,印度、新加坡、香港的永續資訊揭露評分,相較往年更具有大幅度提升,而新加坡更是以平均 3.71 度的分數,將台灣擠下冠軍寶座、一舉奪得永續溫度指數評比榜首。

若將目光聚焦至台灣企業,便可發現前10大企業於今年整體永續揭露概況相較2020年,僅微幅上升0.06分,以致整體排名退步一名。

由於揭露企業因應淨零減排概況,有助鑑別亞太企業對於碳議題的資訊回應和揭露概況,因此研究團隊特別鎖定「內部碳定價資訊」、「碳交易資訊」、「碳中和資訊」以及「碳權資訊」4項碳揭露指標進行評比。

分析結果指出,在亞太「碳揭露」評比中,台灣雖穩居前3名,但對於「碳中和資訊」揭露明顯不足,而「碳中和資訊」位居各項碳揭露之首,台灣在這項評比中,顯然有待加強。

細究觀察後更發現,雖然台灣企業近年紛紛響應國際組織倡議,提早布局國內政府頒布的減碳法案與措施,然而「內部碳定價資訊」(50%企業揭露)、「碳交易資訊」(50%)以及「碳權資訊」(30%)揭露面向僅居亞太各國前3,且針對國際高度重視的「碳中和」計畫少有資訊說明。

氣候變遷 殃及台灣企業

氣候變遷對企業具體財務衝擊十分明顯,台灣企業依據G20轄下金融穩定委員會要求企業依據指標,揭露氣候變遷風險訊息指出,2020年台灣共有141家企業,因氣候變遷受到財務衝擊,2021年則有240家各類產業受到財務衝擊,不但產業別擴及更多產業,家數也增加許多。

金融保險業2021年共有13家(前一年度為3家)因氣候變遷而財務受損;半導體業6家(2);電子零組件業4家(1);塑膠工業4家(1);光電業2家(1);通信網路業 2家(1);紡織纖維2家(1)。此外,2021年,電機機械、建材營造、水泥工業、航運業、電腦及周邊設備業、生技醫療業、觀光事業、汽車工業,各有1家財務受損,2020年則這些產業沒有受到影響。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