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續評比 台灣企業要加油 文/淳恩 |2022.04.09 語音朗讀 5733觀看次 字級 大 中 小 良好的現代企業治理,應包含環境、社會在內的永續議題。 圖/123RF由CSRone永續智庫與國立政治大學信義書院,連續10年進行的亞太地區企業永續分析指出,2022年研究團隊4度比對涵蓋10個國家的亞太企業永續作為,結果發現新加坡企業進步快速、評比排名表現大幅成長,首度奪下冠軍;而台灣則自2021年榜首位置跌至亞軍。 圖/123RF各國有愈來愈多企業,勇於承擔減碳排的社會責任。圖/pixabay愈來愈多企業重視聯合國17項永續發展指標(SDGs)。圖/flicker 文/淳恩由CSRone永續智庫與國立政治大學信義書院,連續10年進行的亞太地區企業永續分析指出,2022年研究團隊4度比對涵蓋10個國家的亞太企業永續作為,結果發現新加坡企業進步快速、評比排名表現大幅成長,首度奪下冠軍;而台灣則自2021年榜首位置跌至亞軍。此一於每年3月發表的「台灣暨亞太永續報告現況與趨勢」分析專書指出,此項企業永續評比對象涵蓋台灣、日本、中國、香港、印度、新加坡、馬來西亞、泰國、韓國、澳洲等10國的前10大企業的公開網站永續資訊。8大永續議題作評比研究團隊以富比世(Forbes) 2021年全球2000大企業調查與國內資料庫為主,篩選出亞太企業名單之永續報告,並參考永續專業機構與亞洲企業永續實踐的經驗,訂定出環境、社會、公司治理(ESG)3個面向、共8大項永續議題(公司治理、節能減碳、廢棄物管理、教育訓練、員工照顧、社會投入、人權、SDGs聯合國17項永續指標)為分析指標。並運用「永續溫度指數」標準,評鑑企業的永續投入程度,以「提及」1度、「作為」2度、「績效」3度、「目標」4度、「改善」5度,指數愈高,則代表該項議題的管理作為愈趨完整。企業最重視節能減碳研究團隊發現,2021年亞太企業關注度最高的永續議題,前3名分別為:「節能減碳」、「SDGs」、「社會投入」,其中「節能減碳」已連續3年蟬聯首要關注議題,而「SDGs」議題則自去年的第8名,大幅躍進至第2名。分析各國之所以如此戲劇性的轉變,主要原因在於,面對全球暖化所帶來的極端氣候事件,已造成每年上百萬人受害、數千億損失,迫使各國不得不嚴正面對地球永續的議題。永續指標曾乏人問津事實上,聯合國於2016年1月1日正式啟動 SDGs17項永續發展目標、169項細項目標,讓企業在邁向2030年的關鍵檢核點之際,加速將自身營運核心與行動方案錨定國際永續目標。但從2016~2020年,SDGs議題的關注度,一直位居榜末,顯得「乏人問津」,沒想到才隔一年,2021年瞬間躍上排行第2的位置。在亞洲10個地區企業的SDGs平均永續溫度指數達3.46,其中尤以新加坡、澳洲、泰國、日本表現最佳。目前,各國際組織與各國政府,紛紛評估石化與燃煤等相關投融資方案,更為此加速頒布或緊縮相關法規。亞太地區身為全球產業重要供應鏈位置,其地理位置更容易受到極端氣候的衝擊,故亞太企業連續3年皆特別關注「節能減碳」議題。成全球資本市場顯學CSRone永續智庫認為,近年因應氣候變遷與疫情衝擊,永續發展已然成為全球資本市場顯學。企業成長如果不符永續發展目標,或未能確實做到節能減碳,不僅企業形象可能產生負評、融資可能斷鏈,甚至接單、營運都會受阻。加上仍處於熱潮尖峰的ESG(企業透過跨部門整合,建立兼顧環境、社會、治理/經濟的未來發展藍圖與價值)議題,更促使亞太各企業組織爭先恐後地加入國際倡議,高喊「淨零減排」承諾。減碳排展現社會責任面對地球氣候危機迫在眉睫,國際氣候變遷委員會(IPCC)於今年2月28日發布最新調查報告,再次強調若全球升溫幅度超過攝氏1.5度,環境生態、人類社會正常運作的威脅也將大幅提升。對於身為島嶼國家的台灣而言,目前當務之急,在於推動企業展現社會責任,加入大幅減少碳排放量的行列,並使此企業目標成為主流趨勢,再透過「減排」、「碳中和」等行動計畫,向市場及利害關係人展現轉型決心。台灣碳中和資訊揭露不足「台灣暨亞太永續報告現況與趨勢」分析專書研究分析指出,2021年亞太10國永續溫度指數排行榜前5名依序為:新加坡、台灣、泰國、澳洲、韓國。其中,印度、新加坡、香港的永續資訊揭露評分,相較往年更具有大幅度提升,而新加坡更是以平均 3.71 度的分數,將台灣擠下冠軍寶座、一舉奪得永續溫度指數評比榜首。若將目光聚焦至台灣企業,便可發現前10大企業於今年整體永續揭露概況相較2020年,僅微幅上升0.06分,以致整體排名退步一名。由於揭露企業因應淨零減排概況,有助鑑別亞太企業對於碳議題的資訊回應和揭露概況,因此研究團隊特別鎖定「內部碳定價資訊」、「碳交易資訊」、「碳中和資訊」以及「碳權資訊」4項碳揭露指標進行評比。分析結果指出,在亞太「碳揭露」評比中,台灣雖穩居前3名,但對於「碳中和資訊」揭露明顯不足,而「碳中和資訊」位居各項碳揭露之首,台灣在這項評比中,顯然有待加強。細究觀察後更發現,雖然台灣企業近年紛紛響應國際組織倡議,提早布局國內政府頒布的減碳法案與措施,然而「內部碳定價資訊」(50%企業揭露)、「碳交易資訊」(50%)以及「碳權資訊」(30%)揭露面向僅居亞太各國前3,且針對國際高度重視的「碳中和」計畫少有資訊說明。氣候變遷 殃及台灣企業氣候變遷對企業具體財務衝擊十分明顯,台灣企業依據G20轄下金融穩定委員會要求企業依據指標,揭露氣候變遷風險訊息指出,2020年台灣共有141家企業,因氣候變遷受到財務衝擊,2021年則有240家各類產業受到財務衝擊,不但產業別擴及更多產業,家數也增加許多。金融保險業2021年共有13家(前一年度為3家)因氣候變遷而財務受損;半導體業6家(2);電子零組件業4家(1);塑膠工業4家(1);光電業2家(1);通信網路業 2家(1);紡織纖維2家(1)。此外,2021年,電機機械、建材營造、水泥工業、航運業、電腦及周邊設備業、生技醫療業、觀光事業、汽車工業,各有1家財務受損,2020年則這些產業沒有受到影響。 前一篇文章 2050 淨零靠減碳技術達標 下一篇文章 減塑新政 7月起 禁用保麗龍杯 熱門新聞 01佛光山供僧 緬懷師恩廣植福田2025.09.1402香港佛光道場 供僧道糧回向十方2025.09.1503【詩】山水的盛宴2025.09.1604綠色跑者 減碳跑步吃蔬食2025.09.1405【草木堪為友】可可樹 神賜食物化為巧克力2025.09.1406【植日光年】沙漠奇花 龍舌蘭 2025.09.1407【白色墨水】晨光花語2025.09.1408洋溢三好感動 佛光山僧信作品聯展2025.09.1609航太國防展 將聚焦無人機2025.09.1510拳擊女將黃筱雯 奪世錦賽第3金2025.09.15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相關報導 交通號誌 夏日減秒因應 未來建築潮流 和小生物當鄰居倫敦空汙地址 改變歐洲房價網購減碳 從包裝循環利用做起 作者其他文章健康意識高 運動職類趁勢而起巴克幫 培訓再送養 浪浪零退養退休教練 助人找到人生願景生態失恆 海膽將海藻林變荒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