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學賞析】正是清和好時節

文/宋滌姬 |2022.04.28
1236觀看次
字級

文/宋滌姬

宋代楊萬里〈三月二十七日送春絕句〉:「只餘三日便清和,儘放春歸莫恨他。落盡千花飛盡絮,留春肯住欲如何。」從農曆三月二十七日,再往下數三日就是「清和」。《歲時紀》:「四月朔為清和節。」農曆四月初一為清和節,時序從春季轉為夏季。

明朝徐光啟《農政全書‧卷十一》:「四月以清和天氣為正。」農曆四月有孟夏、首夏、初夏、清和月、槐月、葵月等別稱。孟夏四月接替暮春三月,已跨過料峭的春寒,卻仍有春季芳美的馨香。陽光灑落在繁花綠葉上,交織成絢麗彩錦,明月映照在池水間,宛如潔白絲綢輕輕搖晃。南朝謝朓將此情此景凝練成詩句,〈別王丞僧孺詩〉:「首夏實清和,餘春滿郊甸,花樹雜為錦,月池皎如練。」

清和時節,佳景俯拾即是。唐朝白居易〈首夏同諸校正遊開元觀因宿玩月〉:「清和四月初,樹木正華滋。風清新葉影,鳥戀殘花枝。」宋朝姜特立〈初夏〉:「催成新夏荷浮翠,送盡餘春柳褪綿。正是清和好時節,嫩柯嬌葉媚晴天。」宋朝華鎮〈魚戲動新荷〉:「風日向清和,游魚水面多。逶迤浮巨壑,搖漾動新荷。」宋朝賀鑄〈北園初夏〉:「天氣清和樹蔭濃,冥濛薄雨溼簾櫳。蔫紅半落生香在,向晚玫瑰架上風。」孟夏四月,收起厚重衣服,水面有游魚、新荷可賞;樹梢有鳥鵲、花葉可觀,地面也有許多植物在熱鬧成長。即使有雨,也是「冥濛薄雨」,雨珠使花香清雅,玫瑰的芬芳隨風傳送。正如明朝李讓〈過成山〉所述:「節屆清和雨乍收,郊園景物不勝幽。」

這樣的清和好時節,適宜到寺院沉澱心思。南朝江總〈遊攝山棲霞寺〉:霢霂新雨霽,清和孟夏肇。棲宿綠野中,登頓丹霞杪……五淨自此生,六塵庶無擾。」江總在棲霞寺深有體悟,還留下了「江總碑」。唐朝韋應物:「若到棲霞寺,先看江總碑。」可惜江總碑在唐武宗時被毀,只餘斷碑殘片,收藏在博物館中。

清和時節,正是立志時節。宋朝司馬光〈客中初夏〉:



四月清和雨乍晴,南山當戶轉分明。

更無柳絮因風起,唯有葵花向日傾。



詩中的雨及柳絮為虛景,實景中的南山為遠景,向日葵為近景。虛、實、遠、近的情景描繪,如同一幅畫卷,呈現雨後初晴的清新優美。第二句的「轉」字十分佳妙,孟夏正是春轉夏,雨轉晴,朦朧轉分明的時節。

「更無柳絮因風起,唯有葵花向日傾」,隱含詩人的情志。詩人不欣賞隨風飄泊,沒有方向與目標的柳絮。而葵花著根於地,堅持朝向溫暖與光明,正如詩人心中恆守的志向。

晉朝陶淵明善用初夏時節,另有一番生活形態。〈讀山海經‧其一〉:



孟夏草木長,遶屋樹扶疏。

眾鳥欣有託,吾亦愛吾廬。

既耕亦已種,時還讀我書。

窮巷隔深轍,頗回故人車。

歡言酌春酒,摘我園中蔬。

微雨從東來,好風與之俱。

泛覽周王傳,流觀山海圖。

俯仰終宇宙,不樂復何如?



孟夏時節,忙完農事,在微雨、好風的陪伴下,閱讀喜愛的書籍,廣闊的書中世界,讓自己彷彿徜徉在無邊宇宙,心境自在而逍遙。

不用像楊萬里那般感嘆「留春不住欲如何?」孟夏清和,正是耕耘、讀書、立志、賞景、修心的好時節呢!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