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癌之路 凍卵能讓你更勇敢

文/曾琬婷(Wan Tseng,台北醫學科技營運長) |2022.04.23
1085觀看次
字級
有關癌症的治療、預後(指根據經驗預測的疾病發展情況)及生育保存,都需要與專科醫師共同討論最適合的方法。圖/123RF
冷凍胚胎是女性生育保存方式之一。圖/123RF
癌症病患透過及早規畫和凍卵技術,仍能享受為人母的喜悅。圖/123RF

文/曾琬婷(Wan Tseng,台北醫學科技營運長)

癌症早期發現都能有良好的治癒,人生還很漫長,若能及早規畫, 才不會在日後留下無法生子的遺憾而難以釋懷……透過現代的生殖科技,生育保存能夠讓癌症的男女還有一線「生」機。



十八歲正值花樣年華的君君,是準備在美國念大學的新鮮人,卻因為發現罹患骨肉瘤只得趕緊回台治療。骨肉瘤是最常見的骨癌,早期癒後的截肢率幾乎高達百分之百,幸運的是,君君接受的是新輔助性化學治療(指手術之前給予的化學治療,目的在減少腫瘤的大小,達到保留肢體的目標),成功率已大為提升,但也因為化療導致停經六個月,經期來得斷續,而報到後伴隨經痛與不舒服,一直到化療後近四、五年,不定期的嚴重經痛才趨於穩定。

那時年輕,雖然因化療失去頭髮,傷心了一陣子,但君君很快就振作起來。在美國念完大學後,君君回到台灣工作,轉眼間來到三十三歲。在這之前,君君剛結束一段兩年餘的感情,與男友原本有意結婚,但男方家庭得知她過去的病史後,又追問出原來這是家族基因的問題,擔心會遺傳到下一代,希望兩人分手,這段戀情便在遺憾中結束。

當時,姊妹淘Candy從美國回台,邀了幾個許久不見的朋友相聚,在分享近況前,大家都先安慰失戀的君君,Candy便以自己剛凍完卵的心情,激勵大家要做好準備。姊妹們對凍卵的話題很感興趣,紛紛問及她的動機,Candy兩手一攤地說:「畢竟我單身這麼久,不知道什麼時候才會有對象啊哈哈哈。」說完自己都大笑起來。

君君聽著她們的談話也陷入思考。當初前男友的母親曾質疑過她的家族有癌症史的問題,擔心下一代複製到相同的基因,君君見前男友似乎也沒有一起朝未來努力的意思,就不要彼此耽誤。

也因為這樣,君君查詢了網路上的資訊,得知化療的確會對生育產生一定程度的影響,因而在幾周前去生殖中心檢測AMH指數,發現自己數值約在零點八左右,比平均同齡女性低上許多(正常年輕女性的AMH數值在二到五之間),詢問醫師後,才知道化療雖然能殺掉癌細胞,也會攻擊小卵泡,因此化療後的女性AMH數值通常會偏低。早知道影響這麼大,或許在十八歲進行骨肉癌化療之前,就該先把卵凍起來,君君也疑惑為什麼醫師當初沒有傳達這個訊息,導致這件事成了她心中的陰影。

2度抗癌,及早凍卵

君君以為分手已經是最大的打擊,卻沒想到上天彷彿要給她考驗似的,讓她在洗澡時發現胸部有不明硬塊,多年前因為骨肉瘤讓她很留心身體的變化,她立即驚覺不妙,隔日便請假去看醫師。做完腫瘤切片,證實是乳癌後,乳房外科的醫師建議做手術與放射線治療,君君強忍淚水,再度諮詢生殖醫學專科的醫師,主要因為自己的AMH已經遠低於同齡女性,她明確地對醫師提出,化療前一定要先凍卵,之後再進行手術將腫瘤移除。

君君不希望重蹈十八歲時的遺憾,這次要在化療前完成凍卵,以保留日後生育的機會。在診所進行凍卵療程時,君君每天都要幫自己打排卵針,隔一兩天再回診所抽血和照超音波,每個過程,她也在群組中和好友分享自己身體狀況,君君明顯感受到情緒日日陷入谷底。Candy告訴她,有的人打排卵針確實情緒起伏會比較大,如果需要陪伴,一通電話她就會到。

第一次凍完卵後,君君僅取得六顆卵,緊接著動手術將乳房腫瘤移除,移除後又接著安排第二次凍卵,因AMH偏低,單次取卵量較少,必須分兩次取卵,以確保卵子的數量足夠。在專業的醫療團隊協助下,取卵過程沒有太大的不適,雖然身邊家人和朋友都擔心君君接連手術,身體會吃不消,但她恢復得很快,術後也沒有疼痛感,冷凍的卵子數量,前後兩次加起來共十一顆,雖然不若一般女性多,但先前的不安與低落好像都消失了,有一種目標達成的喜悅。

後來,君君將凍卵的心情和心得分享在臉書上,留言都是:「凍卵!妳好勇敢!」「我也想但又害怕,妳太強了。」或是有臉友私訊她,表示自己不孕多年,也還在努力做試管,這件事很難像她一樣公開讓大家知道。也有人告訴她自己缺少一個助力等等。甚至有癌友社團的網友鼓勵她能提早準備已經很好了,該癌友是邊緣性單側卵巢癌,接近四十歲時才打算凍卵,經手術切除一側卵巢,AMH更低,只有零點二,經歷四次取卵,才收集到九顆卵。

「我從十八歲就因為骨肉瘤不斷進出醫院,發現不少人對醫院和身體的病痛,帶著刻板印象和歧視,這都是因為不了解、沒有接觸而產生的,有臉友說我凍卵好勇敢,與其說凍卵很勇敢,不如說這是一種規畫,像一種治療,做完療程後把卵子存下來,不用再追著時間跑。現在的我很樂觀,補足當時十八歲未保存卵子的遺憾,相信幸福總有一天會到來。」君君在臉書如此回覆。

凍卵前該知道的事

過去,生育經常是被癌症患者忽略的議題,生育的問題應在接受化療前就要做好規畫,把握住未來的生育權。

傳統化學治療或放射線療法等治療方式,以及服用抗癌藥物,都會影響生育力並抑制卵泡生長,某些藥物的副作用,還可能會導致停經。癌症早期發現都能有良好的治癒,人生還很漫長,若能及早規畫, 才不會在日後留下無法生子的遺憾而難以釋懷,目前凍卵療程不需要依照月經周期才能施打排卵針,有需求的人,隨時都可以進入療程。

故事中君君十八歲時, 沒有被醫師提醒需保存生殖細胞的原因,有可能是因為那時卵子和胚胎的冷凍技術尚未普及(凍卵開始普及是在二○一○年之後),同時生殖醫學的專業,並不是所有專科醫師都有概念,這幾年呼籲生育保存的聲音也慢慢傳遞開來。

生育保存是什麼?

透過現代的生殖科技,生育保存能夠讓癌症的男女還有一線「生」機。癌症治療必須使用化學治療、放射線治療等傷及生殖細胞的治療模式。若能在治療前適時的將罹癌者的生殖細胞予以冷凍保存,在癌症治癒之後再讓病患懷孕,則可兩全其美。

女性生育保存有以下三種:

1.冷凍卵子:進行取卵手術,將卵子取出後予以保存。

2.冷凍胚胎:太太成熟的卵子與先生的精子配對形成胚胎後,再進行冷凍。適用於已婚的婦女。

3.冷凍卵巢:取出部分卵巢組織進行冷凍,未來將卵巢組織解凍後以手術植入,待卵巢功能恢復後,即可嘗試懷孕。主要用於需要緊急治療的癌症病患。

若發現罹癌當下的身體狀況緊急,需以疾病治療優先,大部分醫師不會建議病患再花幾周的時間進行冷凍卵子。另外,若是病人發現卵子庫存量已非常低,取卵多次能收集的卵子數十分有限,可以根據醫師評估來做取捨。

有關癌症的治療、預後(指根據經驗預測的疾病發展情況)及生育保存,都需要與專科醫師共同討論最適合的方法。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