紓壓良方 每天失智一分鐘

文/鍾灼輝(認知心理學博士、潛意識治療師)  |2022.04.16
3737觀看次
字級
煩躁時,只要一分鐘的正念靜心,專注於呼吸,就能身心舒暢。圖/Pexels

文/鍾灼輝(認知心理學博士、潛意識治療師)

我們的身心常處於分裂狀態,身體在這裡,心思卻迷失在過去和未來,整個人都可能被憤怒、怨恨、嫉妒或焦慮等情緒所控制。如果每個小時有五十九分鐘你在忙著做事情,那麼可以騰出剩下來的一分鐘,讓自己靜下心來,做回自己生命的主人。有時候,僅僅需要一分鐘,便足夠讓煩躁、散亂的心安定下來,讓人從忙亂的節奏中調整步伐,把意識拉回,重新出發。只需片刻的靜止,你就能領略到寧靜的喜悅,甚至使身心和諧平衡。從現代的心理療法來看,這可說是最簡易、最直接有效的紓壓與情緒管理良方。

無論任何時間、任何地點,哪怕你在上廁所,你在吃飯、在工作或在逛街,你都可以進行一分鐘的正念靜心。在這一分鐘之內,讓自己的身心停下來,什麼都不要做、什麼都不要想,而唯一需要做的,就是認真地好好呼吸。因為人如果忘了呼吸,就會忘記了生活;忘記了如何好好呼吸,就會忘記了如何好好生活。煩躁時,只要一分鐘的正念靜心,專注於呼吸,就能身心舒暢。

在這失智一分鐘內,你能試著以腹式呼吸取代原來的胸式呼吸,透過腹部運動,大大地增加空氣在體內的循環量。首先,以鼻子深深地吸氣,放鬆腹部肌肉,並拉下橫膈膜,使胸腔的容量擴大,令空氣自然地湧入肺部。呼氣時,由於腹部內臟受到推擠,腹部會自然地微微隆起脹大。在吐氣時,把腹部肌肉稍微地往內收,橫膈膜同時回復到原來位置,這樣會令胸腔壓力增加,空氣便能自然地吐出身體。嘗試稍稍地用力把腹部收進去,用口慢慢地把空氣吐出,動作就如同吹蠟燭一樣,使氣流變得綿長均勻。

在呼吸的過程中,你只需將注意力放到呼吸上,專注於空氣的吸入和呼出,留心每一次吸氣和呼氣時的感受。一開始練習時,你的注意力可能很容易就不自覺地變得鬆散、遊走,如果發生這樣的情況,你只需將注意力輕輕拉回到呼吸之上,請不要在意每一個出現的念頭想法,也不用責備自己,只需將注意力重新引導回來,這就是正念靜心的關鍵。

經過練習,慢慢地,你的腦海可能會變得如湖水般平靜無痕,但這種寧靜的狀態也有可能極為短暫。同樣地,如果你感到了焦慮或煩躁,也要明白這些情緒亦屬非常短暫。當你不執著任何想法或情緒,學習一點一滴地放下時,每個念頭都只是一閃即逝,內心馬上就能回到寧靜自在。這就是所謂的念念起,不為念念綁。一分鐘過後,再次睜開雙眼,重新環顧四周景象,你會發現你的眼睛變得更明亮,思考更敏捷,五感認知像重新被洗擦過一樣。

腹式呼吸其實是非常具有生命力量的呼吸方法,可使血液中的二氧化碳濃度增加,令血紅素中的氧分子更容易釋放到細胞,不但使副交感神經的活性增加,更能帶來較明顯的放鬆效果。身體生來就具有各種自我淨化與自我療癒的能力,但只有在身心處於平衡狀態時,自我復修功能才能運作正常。氧氣就是體內最佳的清潔劑,氧氣能燃燒體內有機物質,轉化為有用的能量,而二氧化碳則是被有效排出體外的有害廢物。

在練習過程中,呼吸的節奏十分重要,吸氣要深入,呼氣要緩慢,呼氣的時間要比吸氣長一倍。若你不知道一分鐘是多久,可用呼吸次數計算,一分鐘約等於連續吸氣與呼氣八至十二次。如每個小時都能夠持續地練習,直到一天結束時,你將累計做了差不多有十五分鐘的正念靜心。

要徹底實踐失智一分鐘,你可在手機設定響鬧裝置,每個小時提醒自己。每當聽到響鬧鐘聲,只要是在安全的情況下,完全放下手頭正在做的任何一件事情,輕輕閉上眼睛,保持專注在呼吸上。你可先從個人做起,讓自己心靈得到淨化,慢慢地再從個人影響到周遭,甚至影響到全世界。以正念靜心淨化人心,進而影響身邊四周,這是一種助人自助、自助助人的最好修行。

(摘自《最後,我會變成你嗎?:我的麻煩失智老爸+失智老爸教我的幸福必修課》,時報出版)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