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陳玲芳台北報導】還記得強檔韓劇《與神的約定》嗎?當唯一的孩子被診斷出罹患血癌,為了救治父母生下第二個孩子好讓孩子透過骨髓移植救命。
急性骨髓性白血病,是成人最常見的急性血癌,發作快、病情凶猛嚴重。醫師提醒,民眾若有「臉色蒼白疲倦」、「不明原因發燒」、「未碰撞卻有瘀青出血」、「骨骼疼痛」四大症狀,應盡速求診,一旦確診,應把握治療黃金期,尋求積極治療。
中華民國血液病學會理事長周文堅醫師指出,據衛福部最新癌症登記報告,台灣每年新增急性骨髓性白血病患者約八百五十人,其症狀不具特異性,卻常惡化快速,若延遲治療,恐有生命危險;因此,及早就醫確診、積極治療,是救命關鍵。
過去二、三十年來,因為治療成果不理想,許多人把急性血癌當成「絕症」,此病也常被放入連續劇與電影的劇情中,不過這樣的刻板印象將可望被打破。周文堅說,隨醫療進步,台灣近年陸續有多款標靶藥物上市,大幅改善存活期,病患甚至有機會治癒。
中華民國血液病學會祕書長侯信安醫師指出,近幾年有多款創新標靶藥物登台,可突破治療瓶頸,對年長或共病患者療效好、副作用少、耐受性高,存活期從三個月延長到十二個月。年輕患者透過精準治療,可強化治療深度,讓骨髓移植效果更佳,大幅提升痊癒機會。
中華民國血液病學會於昨日「世界急性骨髓性白血病日」攜手財團法人癌症希望基金會、跨界藝術家「眼球先生」,結合國際間代表血癌的橘色絲帶,與繡球花語的「希望」,為急性骨髓性白血病量身打造手持繡球花的希望絲帶公仔,鼓勵病友積極治療,「癒」見希望。
學會更跨界與遠傳friDay影音合作影劇疾病衛教,吸引大眾藉由欣賞影劇,進一步認識急性骨髓性白血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