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黃詩閔
家有一老,如有一寶。我喜歡聽長輩說話,聽長輩分享人生故事會根深蒂固留在腦中,在長長的人生路上影響自己。
長輩說過包子嫂的故事。八十多歲的包子嫂是個樂觀的人,典型的農村婦女,教育程度不高,在農村生活中自然養成節儉、不喜歡麻煩別人、事必躬親的美德,做過許多工作,像嘗百草的神農氏。每次走在路上,聽到鄰居和包子嫂打招呼,我都會會心一笑,喜歡她可愛又迷人的外號。
包子嫂年輕時養過蛋鴨,但蛋鴨很不爭氣,該生蛋不生蛋,收入遠不及支出,夫妻倆想想不是辦法,快速向蛋鴨事業告別,收一收就改行了。
包子嫂後來看鄰居養蜜蜂、賣蜂蜜致富,於是和丈夫也買了木質蜂箱,在鄉下弄了個房間當養蜂基地。但是流年不利,蜂蜜產量不如預期,入不敷出下,決定另尋出路。
包子嫂是本省人,丈夫是外省人,會做包子、饅頭、花捲,他們決定從頭來過,取丈夫身為外省人的技術優勢,開了主打使用老麵發酵麵糰,手工揉製為賣點的小店,全家一起經營手工製作的包子、饅頭、花捲在附近有了口碑,包子嫂終於離開谷底,守得雲開見月明。
在農村總能感受到旺盛的生命力,當前六十歲以上的長輩普遍經歷過物質貧乏的年代,老一輩生活是艱辛的,大多教育程度不高,但都是打拚過來的人,反而身心比教育程度高的知識份子更柔軟,更堅強。腳踏在土地裡的人多半豁達、踏實、樂天知命,不畏懼失敗,不擔憂未來,遇到此路不通、生意不好,不計毀譽,想清楚就轉行了,從養蛋鴨、養蜜蜂到賣包子,隨時可以拋棄過去的舊工作、舊生活,不會拖泥帶水。
正如詩句有頓挫,生命有和風暖陽的好日子,也有暴雪惡寒的壞日子,震盪波折的人生旅途中,包子嫂挺直腰桿,用她的行動養兒育女,挫折讓她勇敢向前,使後來的富足成功顯得更珍貴。
每次看到八十多歲的包子嫂在鄉間小路散步,我就想到上天還是很公平的,恩寵認真生活的人,長輩用他們的人生故事告訴我,跌倒爬起來就好,只要走就會有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