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曾博群綜合報導】新竹縣新豐國小校長柯幸宜從事教育工做超過三十年,前後擔任過五所學校校長,任職石磊、碧潭、中興等三所學校校長期間,肩負危險老舊教室拆除重建的重任,留給學生不輸都市學校的學習環境,被教育部選為教育家人物典範。
「只要用在孩子身上,一切都是值得的」,這是柯幸宜被孩子們稱呼「校長爸爸」的原因。從事教育至今三十三年,柯幸宜不曾離開過新竹縣,所服務的五所學校,不是在山上就是在海邊,總繞著新竹縣偏鄉濱海或山地學校轉,要問偏鄉學校與孩子們的需求是什麼,柯幸宜絕對是專家。
柯幸宜認為,憑藉努力讀書翻轉貧困人生的年代已過去,弱勢孩子若缺乏支持,單靠努力將難以突破現有體制而成功,這也是他特別關注偏鄉教育的主要原因。
柯幸宜對偏鄉教育的熱情,隨著愈了解偏鄉愈深入其中。更促使他在尖石鄉後山三所學校,度過長達九年的歲月,從教師、主任,一路做到校長,希望藉由自身努力,能夠讓偏鄉孩子有更好發揮。
在石磊國小服務期間,成立泰雅母語合唱團,參加全國母語歌謠比賽獲得佳績;更成立射箭隊,積極推展原住民教育文化特色,帶領孩子到各地比賽交流,以拓展視野。
在校務治理上,柯幸宜特意營造「一家親」的氛圍,把學生、老師當成家人般照顧,永遠帶著大家一起做事,甚至把老師帶進社區,透過面對面溝通的方式,幫助家長認識學校、課程規畫與發展。
柯幸宜表示,唯有愛的眼光,可以讓人從擾攘紛亂的世界中,看見弱小的需要,讓偏鄉學童獲得支持與陪伴,引導他們找到屬於自己的路,是他畢生的願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