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是全球環保先驅,能源政策向以對抗氣候變遷為主要目標,近年正逐步棄用化石能源,鼓吹使用可再生能源。但烏克蘭戰爭一爆發,完全打亂了歐洲的能源轉型與減排政策時間表;對全球能源供需影響深遠,歐盟尤其首當其衝。
美國和加拿大為了制裁俄羅斯,已全面禁止進口俄國能源產品,英國也宣布了計畫時間表。但歐盟一直抗拒,原因是從俄羅斯進口的天然氣、石油和煤炭,分別占歐盟需求的百分之四十、百分之二十五和逾百分之五十,如果立刻停買俄羅斯能源,歐洲經濟將全面癱瘓。這也使得俄國仍有足夠財政來源支撐戰爭開銷,三月份經常帳盈餘甚至達到一百九十億美元,主要就是靠賣石油和天然氣給歐盟國家。
但隨著更多俄軍屠殺烏克蘭平民的暴行曝光,歐洲各國反俄聲浪高張,迫使各國政府不能再推託,必須正視禁運俄國能源問題。各國因此積極尋找替代來源,包括探討從非洲進口石油和天然氣的可能性,並大幅增購液化天然氣(LNG)等。
LNG是把天然氣壓縮、急凍後變成液體,由特別船舶運送到碼頭時再變回氣體,然後透過供氣網輸送至其他地方。雖然LNG運輸靈活,但價格偏高,還有環保問題,德國一向抗拒購買,但現在基於國家安全戰略,不得不加快興建LNG配套設施。德國還計畫把原定二○三○年停止煤炭發電廠的期限延後,即使增加溫室氣體排放也在所不惜。
至於增加使用核能,也是目前歐盟必要的考慮。除了延長使用現有核電廠,如比利時已把兩座舊式核電廠報廢時間延後到二○二五年,最新焦點是加快發展新一代小型模組化反應爐(SMR)。
SMR的規模較標準核反應爐小,產電量只及正常反應爐的百分之二十。但因建設成本低、組裝容易且輻射風險小,烏戰前全球已掀起SMR熱潮,未來勢必成為替代能源主力之一。據國際原子能機構(IAEA)統計,目前全球約有五十座SMR正在規畫或興建中。
估算歐盟若要徹底停用俄羅斯天然氣,未來六年每年需要額外支付一千七百億歐元來增加潔淨能源,相當於歐盟GDP的百分之一點三。雖然代價不菲,但基於安全戰略及能源自主考慮,歐洲正全速朝向能源轉型,增加使用包括核能在內的潔淨能源目標不會改變。
整體而言,歐洲能源格局正以多軌運行來改變,這將影響其他地區的能源供應,如歐洲增購液化天然氣,已使得LNG的價格飆升,全球主要買家中國大陸、南韓和日本的進口成本大增,台灣也不例外。
烏戰讓歐洲加快轉型至潔淨能源,當然也會影響全球能源格局的發展。
台灣已經訂定二○五○淨零排放的國家目標,如何借鑑歐洲經驗,特別是針對再生能源的穩定供應,氫能發展與碳捕捉再利用技術的突破,以及新一代小型模組化核能反應爐的開發,都是重點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