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維謙醫師提醒,預防甲狀腺毒性周期性麻痺症關鍵,在於治療甲狀腺機能亢進。圖/亞大醫院
【記者陳玲芳台北報導】24歲男子,日前工作時突然四肢無力,「連站起來都很困難」,原以為是工作太累造成,不料之後連續多日睡覺醒來時意識清楚,身體卻動彈不得,彷彿「鬼壓床」;前往家醫科門診求助,診斷後發現罹患「甲狀腺毒性周期性麻痺症」,經給予抗甲狀腺亢進藥物治療後,終於能夠一夜好眠。
亞洲大學附屬醫院家庭醫學科主治醫師徐維謙表示,患者主訴「鬼壓床」的現象愈來愈嚴重,甚至影響白天生活作息,經過門診一系列檢查,發現反覆的低血鉀造成肌肉無力,再進一步揪出「甲狀腺毒性周期性麻痹症」(簡稱TPP);這類疾病好發於男性、東方人,大約占甲狀腺機能亢進病人的2%左右。
徐維謙指出,根據研究,亞洲男性罹患此症機率為8.7%-13%,有80%病人在20-39歲時發病,主要症狀多為清醒狀態下,會感到肌肉全身無力,尤其近端肌肉跟下肢肌肉無力感更加明顯;部分病人出現肌肉疼痛症狀,持續發作數小時,通常是數周或數月發作一次,情況嚴重者,可能每周發作。
徐維謙強調,一年當中以夏季、秋季的發生機率較高,加上晚上或清晨期間,體內的「兒茶酚胺」濃度較高,也較容易誘使疾病發作;此外,包括大量運動過後,或者是攝取過多高醣類食物、高鹽飲食、生活壓力與疾病感染等,都有可能是促發因子。
萬一急性發作時,立即補充鉀離子,可改善肌肉無力症狀,但仍有40-59%病人,可能出現反彈性高血鉀,因此,需要頻繁監測鉀離子濃度及心電圖。
徐維謙提醒,預防此病發作關鍵,在於治療甲狀腺機能亢進;治療上會給予抗甲狀腺亢進藥物及乙型阻斷劑,讓患者甲狀腺機能恢復正常。但除藥物治療、避免促發因子外,更要同步調整生活作息;一旦甲狀腺素恢復正常,甲狀腺毒性周期性麻痺症就不會再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