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正大學研發感測晶片,十五分鐘即可檢測是否腦損傷。圖/中正大學提供
【記者羅智華嘉義報導】民眾若因跌倒撞擊腦部、或發生腦中風時,往往需花時間等待檢查結果。為能及早檢測出腦損傷,中正大學奈米生物檢測科技研究中心團隊針對腦神經損傷,開發出光纖式粒子電漿共振生物感測方法,只要抽取手臂的血滴入晶片,十五分鐘就能得到結果,準確率達百分百,可輔助醫生及早診斷腦出血。
中正大學化生系教授周禮君表示,膠質纖維酸性蛋白(GFAP)主要存在於大腦、脊椎等中樞神經系統,當發生腦損傷時會導致GFAP進入血液中。然而大腦存在著防火牆般的屏障,除藉此阻擋外來物侵略大腦外,也讓GFAP需較長時間才會滲透到人體血液中、且濃度極低,因此腦中風、腦震盪、腦出血等疾病會較難在初期被診斷出來。
為此中正團隊研發感測晶片,只要將檢體滴進晶片進行反應,就會顯示腦損傷生物標記GFAP的濃度,比起市面檢測儀器需耗時兩小時以上,感測晶片只要十五分鐘就能得到結果、為患者爭取黃金治療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