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說新語】 李饌第一大耐糕

文/朱振藩 |2022.04.11
780觀看次
字級

文/朱振藩

用李子製作佳餚,發源於南宋時,取名為「大耐糕」,一直流傳食林;到了清代盛世,菜名取得特別,講得直白易曉,它就是可上席的「瓤李」。

所謂「大耐」,不僅指大能耐,也要能耐寂寞,不以「物」喜。據南宋人林洪的解釋,則為「夫天下之士,苟知『耐』之一字,以節義自守,豈患事業之遠到哉!」而在北宋的歷史裡,仕途上寵辱不驚,耐得住寂寞升遷的人物,首推宋真宗時的宰相向敏中。

向敏中以「曉暢民政、善處繁劇、廉潔奉公」著稱,任官職三十餘年。天禧初年,「進右僕射兼門下侍郎,監修國史」,這是真宗即位後,第一次任命的高官,乃無上的殊榮。但他持平常心,臉上不帶喜色,而且謝絕賓客,以致「門闌寂然」,真宗稱讚他說:「向敏中大耐官職。」當他過世時,皇帝「親臨,哭之慟,廢朝三日」。

據林洪《山家清供》記載,向敏中的後代雲杭公向袞,有次夏天招飲,作「大耐糕」奉客。他以為既命名為糕,一定是用麵粉製作,等到端出來時,出乎他的意料,竟是用大李子。原來製作時,先將新鮮李子去皮剜出核,接著以白梅、甘草湯焯過;再用蜂蜜和松子肉、欖仁(去皮)、核桃肉(去皮)、瓜仁剗(鏟、削平)碎,填之滿,入小甑(古代蒸食炊具,底部有許多透氣的孔格,置於鬲或鑊上蒸煮,像極蒸狀元糕的炊具,其功能如同現代的蒸鍋)蒸熟。由於此品如未蒸熟,將會損及脾臟,加上向袞取其「大耐官官職」之意,特稱之為「大耐糕」,並以此表示向家的後人,決意繼承文簡(向敏中的謚號)公的品德與節操。

林洪嘗罷,非常滿意,因賦之曰:「既知大耐為家學,看取清名自此高。」同時,他對《雲谷雜記》(宋人張淏撰寫的筆記,多記述宋時史事、人物及藝文典故)上所說的「大耐本李沆(宋太宗時舉進士,累遷至門下侍郎、尚書右僕射。為人性直,識大體,處事慎重,時稱「聖相」,謚號文靖)事」,不表認同,稱「或恐未然」。

我比較好奇的是,當天向袞和林洪所喝的是什麼酒?如果是以李子所釀的酒(《說林》謂夏日飲李汁酒,可使婦女容顏美麗,故稱「駐色酒」),那就更有意思了。

民間俗諺有云:「桃養人,杏傷人,李子樹下埋死人。」告誡人們李子不宜過量食用。不過,《隨息居飲食譜》上明載:「李……甘酸涼,熟透食之,清肝滌熱,活血生津,唯槜李為勝,而不能多得。不論何種,以甘鮮無酸苦之味者佳。多食生痰助溼,發瘧痢,脾弱者尤忌之。亦可鹽曝糖收,蜜漬為脯。」事實上,李一名佳慶子,據唐人韋述《兩京記》云:「唐時嘉慶坊產美李,後之售李者,率舉『嘉慶坊』之美李以相號召……後又訛為『嘉應子』。」

現今市售李子蜜餞,亦稱嘉應子,經包裝之後,可以行銷四方,多作為醒酒品,往往有效。

至於「瓤李」一味,載之於《調鼎集》。指出:「取李,挖去核。青梅、甘草滾水焯過,用洋糖(白糖)、松仁、欖仁研末,填滿蒸熟。」其作法較「大耐糕」簡易些,滋味恐怕也稍遜一籌了。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