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蓮.吉安 日治時代佈教所枯山水充滿禪意

文/人間社記者簡美換 |2022.04.11
5724觀看次
字級
慶修院花木扶疏,令人猶如置身北國。圖╱人間社記者何大財

文/人間社記者簡美換

花蓮縣吉安鄉風光明媚,百餘年前,日本人曾在這裡開闢移民村,吸引大批日人來此定居。日本戰敗後,留下當年的佈教所「慶修院」;踏進古意質樸的日式佛堂、充滿禪意的枯山水庭園,猶如置身日本江戶時代。

吉安鄉位於花東縱谷北端,早期是阿美族部落的活動範圍,阿美族語稱為Cikasuan,意指「薪柴很多的地方」,閩南語音譯為「七腳川」,或譯為「直腳宣」、「竹腳宣」等,現多漢譯為「知卡宣」。

吉安鄉人口約8.3萬人,是花蓮縣人口第二多的鄉鎮,僅次於花蓮市,而且人口數還在持續成長中,境內有原住民、閩南、客家、外省等四大族群,各族群間相互交融,又各自保有傳統文化習俗,呈現豐富多元的人文風貌。

「慶修院」是台灣保存最完整的日式寺院。圖╱人間社記者何大財

日本移民 七腳川變吉野

1910年台灣總督府鼓勵日本人移居花東,移民者可獲一棟房子及一片田地,吸引不少四國德島縣吉野川沿岸的日本人來台定居,並以故鄉吉野川為名,將七腳川改為「吉野村」,同年設立移民指導所,分為宮前、清水、草分3個部落。

1937年東部地方改制,設置吉野庄,劃歸花蓮港廳花蓮郡管轄。1945年二戰結束,日本戰敗,日籍移民全數返鄉;戰後初期沿用舊名,設置花蓮縣吉野鄉,但「吉野」日本味太濃,國民政府1948年更名為吉安鄉。

吉安好客藝術村內的「拓地開村紀念碑」,有台灣總督中川健藏所題的「拓地開村」4字。圖╱人間社記者何大財

江戶風格 真言宗布教所

大正6年(1917年),為了撫慰移民思鄉之情,日人川端滿二募款籌建「真言宗吉野佈教所」,成為日本高野山金剛峰寺(真言宗總本山)的海外別院。1945年台灣光復後,改名為「慶修院」,院內保存不動明王、八十八尊石佛、百度石等珍貴文物。

慶修院是以日式傳統建築工法建造的佛堂,具有濃厚的江戶風格,早期除了是日本移民的精神信仰中心,並具備醫療所、日語講習課堂室、喪葬法事服務處等功能,寺內供奉真言宗創立者空海大師、不動明王與毘沙門天王。

慶修院「八十八尊石佛」。圖╱人間社記者何大財

日本真言宗的重要傳統為巡行四國八十八箇所(寺院),信眾巡拜八十八所寺院,稱為「四國遍路」或「四國巡禮」。據說川端滿二遵循真言宗空海大師的遺規,行遍日本四國島上八十八所寺院,請回八十八尊石佛供奉,讓信徒能就近參拜,免除奔波之苦。

慶修院於1997年公告為三級古蹟,是目前台灣保存最完整的日式寺院。主體建築採日本傳統佛寺造型,有四柱攢尖式屋頂、「寶形造」屋面,院內小橋、池塘、花草樹木都維持日式庭院風格。花木扶疏的庭園裡有充滿禪意的「枯山水」、「光明真言百萬遍」石碑、「百度石」等文物。

慶修院庭園中的日本真言宗開山空海大師石雕像。圖╱人間社記者何大財

吉安三寶 天皇米的故鄉

吉安鄉共有18村,除了山坡地及海岸,其餘土地都是由花蓮溪與木瓜溪沖積而成的平原,早期以種植甘蔗、稻米為主,韭菜、芋頭、龍鬚菜是吉安鄉的招牌農特產,有「吉安三寶」之稱。

地勢開闊平坦的吉安鄉,灌溉水源為來自奇萊山的山泉水,日治時期曾在現今的稻香村,專事生產進貢日本天皇食用的稻米「吉野一號」,因此被譽為「天皇米」的故鄉。

「天皇米」是以日本的菊池米與台灣在來米配對,米粒飽滿,但因產量不高,也不好栽植,因此花蓮區農業改良場以產量豐富、容易栽培的「台梗16號」傳承良質吉安米,並建立「吉野一號」純系繁殖圃,以保留「天皇米」稻種。

慶修院「不動明王」石雕像。圖╱人間社記者何大財

神社遺址 變身展演空間 

位於吉安鄉北側的「吉安好客藝術村」,前身為日治時期的「吉野神社」所在地,為了撫慰吉野移民村民的思鄉之情,在「真言宗吉野佈教所」興建前,日人早在明治45年(1912年)就於宮前聚落興建花蓮第一座神社「吉野神社」。

吉安好客藝術村「原民產業生活館」。圖╱人間社記者何大財

二戰結束後,「吉野神社」由軍方接管,改建為慶豐(宮前)營區,神社遭拆除,僅保留「神社鎮座紀念碑」與「拓地開村紀念碑」及石燈籠等遺跡。其中「拓地開村紀念碑」為昭和8年(1933年)重建,上有台灣總督中川健藏所題的「拓地開村」4字。

後來慶豐營區廢除,營區內11棟建築一度閒置,經鄉公所接手整建,闢建為「吉安好客藝術村」,園區內設有吉野村史移民館、客家產業文物館、原民產業生活館等展館,也提供藝術展演舞台及研習場域,成為地方藝文展演空間。

吉安好客藝術村展出早期農家廚房及飯桌。圖╱人間社記者何大財

吉安好客藝術村戶外桐花廣場。圖╱人間社記者何大財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