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賺小錢 各有一本經

嘆時局(彰縣員林/公務員) |2005.11.29
411觀看次
字級

貴版二十四日讀者回響「老人賺小錢未必是經濟沉淪」,筆者以為雖未必是經濟沉淪,但也不見得是正常現象。很多拾荒老人背後確有個滄桑故事,但也有不少家財萬貫,居然叫子女開賓士車載運撿拾來的破銅爛鐵,這些「拾荒富翁」可是樂此不疲呢!

家父沒得從祖父那兒繼承一絲財產,家母私房錢也全給祖父「借」光了,分家時只有兩間破舊房子,雙親卻能憑藉奮鬥的雙手及不服輸的幹勁,從赤貧創出一片天,他們說:「求人不如求己,生氣不如爭氣,命運靠自己創造。」如今兒女「事業有成」(皆公務員),可是兩老「回也不改其志」,七十幾歲猶老當益壯閒不住,任你如何軟硬兼施就是不為所動,老人家觀念是要活就要動,但鄰里瞧在眼裡不免誤解,認為「拖老命」種田必定子女不孝。

過去筆者雙親是為生活而工作,現在則為工作而生活,沒有生活壓力仍整天忙到晚,隔壁有戶人家一貧如洗,主人卻游手好閒等接濟,可見老人賺外快未必是家庭經濟有問題,但拋頭露面卻易引發誤會。國父認為人類求生存社會才會進步,近年來台灣確實經濟沉淪、景氣低迷,連撿破爛這項老人副業年輕人都搶,職缺快「額滿」了,火車站那批賺差價的老年人頗具「創意」,不諱言那也是國家經濟沉淪表徵。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