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維滄第三隻眼 定格天地大美

曹麗蕙 |2022.04.07
1042觀看次
字級
八十五歲不老攝影家陳維滄在《旅行中看見真善美:探索人文國度走訪聖堂險地》中,記錄旅遊教他的故事。圖/東海大學圖書館提供
在孟加拉,陳維滄捕捉當地返鄉人民,在擁擠火車上不分彼此,相互扶持的人性光輝。圖/陳維滄提供

【記者曹麗蕙台北報導】他最高攀過五千兩百公尺的聖母峰基地;七十歲跳入攝氏零下五度的南極海慶生;十一次深入南北極,直言「雪窖冰天凍不倒我」;更在八旬高齡時,不畏攝氏五十九點二度的熱浪,前進衣索比亞火山口探險。他,是熱愛冒險的不老攝影家陳維滄,大半輩子上山下海、南征北討,用第三隻眼定格瞬間的天地大美,也捕捉溫暖的人性光輝。

八十五歲的陳維滄,五十歲從商場急流勇退後,展開三十多年的攝影行旅,每次壯遊都是扛著重裝備的相機器材,挑戰極地、高山、沙漠等艱惡險困之地,常一天負重步行數小時,對體力、意志都是極大考驗,他分享:「除了『傻氣』、『運氣』,探險的『勇氣』也是旅行攝影的『基本配備』。」

冰原洗滌身心

沙漠體悟無常

為何不選擇輕鬆的樂活旅行?這位睿智的老頑童笑答,按拉丁文解讀,旅遊Travel具有Hard work與Re-birth雙重意義,「Tra是 Hard work事先做足功課;vel是 Re-birth從旅遊得到啟發,讓人生可以重新出發」,對他而言,旅行是一種學習、修行,絕非「上車睡覺,下車尿尿」的走馬看花,旅行攝影過程雖然辛苦,但絕對會令人回味無窮。

例如他在一望無際的北極冰原,純白大地,晶瑩透亮,像面鏡子般,「在當下,我真正體悟老莊所講的『至人之用心若鏡』,以及偈頌中『心空及第歸』的境界」,就像享受一次心靈洗滌;他多次涉險,拍攝新疆塔克拉瑪干和內蒙的巴丹吉林沙漠,領略「沙漠瞬息萬變,昭示生命無常」;他攻頂天空之城──希臘邁泰奧拉修道院時,深刻感受古代修士艱險建造、清苦修行的情操。

願為公益出書

資助清寒學生

在陳維滄鏡頭下,不僅有絕美獨特的景致、深刻的生命體悟,更流露出人文觀察與關懷,以及對全球生態、台灣社會的反思。

在孟加拉「宰牲節」前夕,他望見列車上已是滿滿人潮,但火車上民眾都不分彼此,伸手奮力拉窗外的人上車,只為幫助每個人完成返鄉團聚的心願,他定格這幕「患難見真情」的光輝面;拍攝歡樂的希臘面具節中,他進一步反思台灣社會可以如何轉化悲情歷史,「歷經一次次的深度旅行,領略不同文化的真、善、美,不但內化成為我人生閱歷的一部分,更讓我一再思考:他山之石,應該如何攻錯」。

這些撼動人心的畫面與故事,都收錄於陳維滄新書《旅行中看見真善美:探索人文國度 走訪聖堂險地》中;這本由東海大學圖書館出版的攝影遊記,濃縮他三十年壯遊精華,涵蓋探險、節慶、人文、夢幻、佛國、生態、公益之旅等主題。

值得一提的是,陳維滄不僅是旅遊家、攝影家、探險家,還是個慈善家,低調的他從不辦攝影展,但卻願意為公益而出版新書,為回饋母校東海大學,這次會把《旅》書銷售所得,供優秀清寒生申請獎學金。

若疫情收斂,邊境解禁後,還會再度踏上壯遊之途?陳維滄豪不猶豫回答:「當然會啊!」笑言是老驥伏櫪的他說:「有愛才能走遍天下,帶著愛去旅行,讓我看見真善美,也感受盈盈的幸福。」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