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影城教製衣 複合型圖書館崛起

本報台北訊 |2025.11.24
6觀看次
字級
桃園市立圖書館1樓為蔦屋書店,打破圖書館跟書店的對立關係。圖/季相儒

【本報台北訊】電子書崛起,以實體書為基礎的傳統圖書館面臨讀者消失的危機。但圖書館卻未因此式微,反而有更多新形態的圖書館加入。踏進國家圖書館在西門町開設的「多媒體創意實驗中心」,裡頭有人在練團、做衣服;去年正式開幕的桃園市立圖書館總館,1樓是Tsutaya蔦屋書店、隔壁是國賓影城,圖書館辦完王家衛電影講座,就可以到隔壁重溫王家衛電影。

年底開幕的台中綠美圖,由普立茲克獎妹島和世設計,強調首創採分齡分棟的市立圖書館等6大特色。預計明年開幕的國家圖書館南部分館,則讓知識殿堂與周圍的社區生活密切結合。

「網路時代,閱讀習慣愈來愈碎片化。」靜宜大學蓋夏圖書館組長姜義臺認為,因應知識的型態改變,圖書館也必須從傳統的「藏書樓」變成提供知識服務與社群服務,教導民眾做衣服、種菜,也是一種「知識服務」。

桃園市立圖書館館長施照輝認為,公共圖書館應該成為當地民眾工作與居家生活之外的第3空間。2022年開幕的桃園市立圖書館總館,除圖書館本棟外,還附設電影院棟,內含主題餐廳及電影院影廳,圖書館1樓則是蔦屋書店,打破圖書館跟書店的對立關係,以多功能服務滿足讀者多樣化需求。

應善用AI  打造「人的溫度」

施照輝舉南韓首爾的「星空圖書館」為例,企業直接把圖書館開在百貨商場裡,結合大型購物商場、水族館、影城等,就是典型的複合型圖書館,異業結盟則是為了把其他領域的消費者、使用者帶進圖書館,讓閱讀進入生活。

而當圖書館的必備條件不再是收藏實體書,AI的分類整理的能力和速度又遠遠高於人類時,姜義臺認為,圖書館員不懂得善用AI,會反過來被取代。施照輝則認為,新世代的圖書館員必須理解並懂得打造「人的溫度」,這是AI所無法取代的。

場域創新 圖資圖管系更搶手

此外,大專校院圖書資訊、圖書管理相關系所,搭上AI等科技進行課程改革變得更搶手。

輔大圖書資訊學系系主任彭于萍表示,圖資系不只是「圖書」的專業,而是資訊組織、知識管理與使用者經驗設計的核心人才培育場域,現在也特別強化AI素養與資訊應用能力,近年學生畢業後職涯發展多元,除可進入圖書館、出版社、博物館、教育與文化機構等傳統資訊領域,也廣泛活躍於科技公司、數位行銷、數位策展與專案管理等創新應用場域。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