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畏寒風冷雨,驅車去十二路看烏桕。
這精密園區原是偌大甘蔗園,未開發前青帳連綿數公里,唯有產業道路連貫。附近似有煙火工廠,有時入夜經過遇試放,總停車靜看高空中轉瞬即逝的絢爛。十數朵煙花之後,四周又僅賸甘蔗葉颯颯作響。
圖/千樂寂
文/千樂寂
不畏寒風冷雨,驅車去十二路看烏桕。
這精密園區原是偌大甘蔗園,未開發前青帳連綿數公里,唯有產業道路連貫。附近似有煙火工廠,有時入夜經過遇試放,總停車靜看高空中轉瞬即逝的絢爛。十數朵煙花之後,四周又僅賸甘蔗葉颯颯作響。
園區規畫早備,十餘年前開始有廠商進駐,至今僅少數空地見得到原先的紅土。園區道路齊整,南北向一三五、東西向二四六,每條路行道樹各異,一路以大花紫薇為主,二路多苦苓,三路樟、楓、槭相混種,最長的十二路兩旁都是烏桕。
烏桕,另有別名:因種子有油脂,所以喚作木油樹,因葉有臘質又稱蠟樹,其他別名不一而足。閩南語喚它作瓊仔樹。烏桕的菱形葉乍看之下像顆心,而種子外被著白色假種皮,有點像大一號的薏仁,甚為可愛。
烏桕適合做陀螺,與樟木及埔姜(黃荊)為當年做陀螺的常見樹材,閩南語有關於陀螺的順口溜是這麼說的:「樟敖力吼,瓊敖力走,菝仔柴釘死狗。」「敖力」是擅長之意,樟木陀螺的特性是聲響,烏桕陀螺因材質輕轉速快,芭樂木則因質地堅硬易裂並非好選項。
楓與槭是高山紅葉的代表,海拔略高處常見楓紅層層,引人入勝。但如果是平地觀賞紅葉,烏桕其實更為可觀,入秋轉涼後陸續可看到烏桕葉由翠綠轉為黃色,再轉橙紅、紫紅或紅褐,而烏桕的菱形葉質地輕盈,搭配上豐富的色澤,煞是好看。
今年的十二路很有顏色,年前兩行烏桕即已相當鮮豔,一波冷鋒下色彩更行繽紛。獨自觀賞煙火的機緣既不可再,何妨在蕭瑟寂寥處看無數青黃橘紅在風雨中簌簌飄零,一如年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