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個月前,我開始學起筷子的正確用法。
圖/泱汀
文/謝瑜真
幾個月前,我開始學起筷子的正確用法。
朋友跟我說,一般人拿筷子的方法,其實要用食指與大拇指夾著上方一支,再讓大拇指與中指的指腹自然地托住另一支,讓兩者像一對還在腹中的孿生胎兒一樣,既分開又一體地運作。
說是「正確用法」,或許是個不對的用詞。握筷子難道還有公式嗎?但當我用新方法輕輕擺動木筷,順利夾起愈來愈小的東西時,我發現應該說的不是正確方法,而是可以花更少力氣的方法。
為何我拿筷子的姿勢會跟別人不一樣呢?我認真且深深地思考著。後來才想到,也許可以追溯到童年時期很少跟家人一起外出吃飯的關係。都是自家人,自然沒人在意筷子怎麼拿。仔細想想,父母並沒有教過我怎麼拿筷子,我的手勢是自然而然演變出來的。也許,爸爸媽媽的育兒方針跟施力原則一樣,覺得愈省力愈好吧。
我回想那個狹小而溫暖的老家客廳,爸爸媽媽拿筷子的手勢是所謂的正確手勢嗎?我已經記不清了。只記得那個家裡所吃的飯菜,總是讓人顧不得所有事的那麼好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