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陳玲芳台北報導】中華民國血液及骨髓移植學會提醒,民眾應注意身體六大警訊「燒、腫、癢、汗、咳、瘦」,包括身體出現不明原因的淋巴結腫大,或莫名發燒、咳嗽、盜汗、全身發癢、體重莫名其妙減輕逾一成並感覺疲倦等,若出現疑似症狀,要提高警覺、盡速就醫,及早發現淋巴癌,積極治療方能先發「治」人。
學會祕書長李啟誠表示,根據衛福部最新公布癌症登記報告資料,惡性淋巴瘤每年新診斷病例逾三千人,其中非何杰金氏淋巴瘤占四分之三,相較十年前每年新發生個案數大增五成。
李啟誠指出,非何杰金氏淋巴瘤可再細分為B細胞淋巴瘤、T細胞淋巴瘤及NK細胞淋巴瘤三類,其中T細胞與NK細胞發生率,約占非何杰金氏淋巴瘤中之一到一成五,也是目前最缺乏較新穎且有效治療的一種淋巴瘤。
治療CD30陽性T細胞淋巴瘤,大多是化學治療,容易伴隨噁心、掉髮副作用,患者除了在療程上相當辛苦,也有可能無效。
許多患者期盼透過骨髓幹細胞移植方式,來根除疾病,但過程的艱辛,也有移植失敗的可能性,再加上治療費用的經濟支出,多重壓力都考驗著病友與照護者的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