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手在民間】 自然金 地質溫度計

文/淺山設計 |2022.03.24
1035觀看次
字級
自然金結晶(三角紋)。圖/淺山設計
苔蘚狀自然金塊。圖/淺山設計
樹枝狀自然金。圖/淺山設計

文/淺山設計

小明來到九份礦山採集標本,採集到一個石頭上有銀黃金屬色的礦物,因為顏色與銀樓中的黃金色差太遠,直覺應是愚人金,但為小心起見拿去詢問了老礦工,沒想到老礦工卻說:「是金仔」,令小明大吃一驚。

自然金是一種天然產出的純元素礦物,然而由於地質環境的多變性,它常會與其他金屬如銀、銅等元素「固溶」,混合形成天然合金,這時顏色就會產生變化。從純金的金黃色,隨著含銀量增加顏色則偏淺、漸變至銀白淡黃色,或含銅量增加則紅色調增加,這就是「成色」。簡單而言,成色與金的純度有關,對於礦山採集的天然黃金、或半成品的價格判斷極其重要。

溫度決定 含銀多寡



基隆河、九份、金瓜石所發現的自然金有多種成色變化,尤其九份與基隆河產地,含銀量常超過15%甚至可達40%之譜,顏色偏綠或偏淺,在學理上又被稱為銀金礦(electrum)。而金瓜石地區則含銅量偏高但銀卻偏低,因此較黃且偏橘色調。在這些礦山中「銀」成為重要的副產品。

對於地質學家來說,自然金的含銀量可與形成溫度有關,因此也被作為一種「地質溫度計、地溫計」。就礦山產出黃金的成色特性分析,代表金瓜石地區的金礦形成溫度較高、九份則較低,約略可框架出古代基隆火山群核心熱區的範圍。

地質學家「石井八萬次郎」在日本帝國接收台灣的第二年,即發表了基隆河的砂金調查報告,字句中描述漢人如何在河岸中洗選砂金,也詳細記錄自然界黃金多變的樣貌:有如蕨類般的「蘚苔狀」、樹葉般片狀的「木葉形」、絲狀的「鐵線狀」、不規則的「粒狀」等。

黃金是柔軟的金屬,在長年河水沖刷下這些樣貌其實頗為奇特,暗示並未被搬離源頭太遠,顯示金礦源頭的礦脈在附近而已。

本周的繪圖是九份礦山顏色偏淺的銀金礦。外觀為片狀的它,偶爾可見表面具有許多細小的三角形紋理,是自然金罕見的結晶特色。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