砧板書寫雞窗夜靜 快人快語的夏志清

廖玉蕙/文‧圖 |2008.03.08
1109觀看次
字級

對於正在大量攝取知識的學生來說,夏志清的讀書生活可說極為紮實有趣,他廣泛涉獵中西文學,閱讀量之大令人咋舌,洋洋灑灑書單,賞文識人,樂在其中;他看待學問、對待人的直爽忠誠,「快人快語」,一以貫之,在文中表露無遺。


約莫三十年前,夏志清曾來台訪問,當時我任職幼獅文藝,本來預計在他訪台期間,對他做個採訪,登在雜誌上,誰知,抵台不久,他就病倒住院,當時,我曾隨著主編瘂弦到榮總探病,見他病弱,只好打消訪問的念頭。2001年夏天,我因為執行國科會的計畫案,再度遠赴紐約採訪他,終於為他錄下了珍貴的文字及影音記錄,也因此和他結下了難得的緣分。

我是不打人的 都是人家先打我

夏志清是位熱情洋溢的長者,我自紐約歸來後,我們曾以書信聯絡,他屢屢在書信中強調「從此以後,我要做個對你無話不談的好朋友。」他並對二、三十年前沒能及時提出這個請求而感到十分的遺憾。因為,如今「年紀大了,一天做不了多少事,真想同你在書信上無話不談,也不大可能,體力不繼也。」否則,他笑說「蔡文甫可以為我們出本書信集了。」

(圖說:志清夫婦與筆者合照於書房。)

夏志清雖然浪漫多情,但在做學問上,卻是十分犀利且敢於直言的,這在傳統講究溫柔敦厚詩旨的中國文人裡,是相當特異的!他曾寫了篇〈勸學篇〉,不客氣地反駁顏元叔教授〈印象主義的復辟〉一文、又文筆犀利地對司馬長風《中國新文學史》有強烈的批評。2001年,劉紹銘在人間副刊寫的〈夏志清傳奇〉裡也提到1964年在印第安那大學召開的第二屆東西比較文學會議時,曾不客氣地劈頭便問康乃爾大學的漢學家A.C.Scott「新作錯誤百出,怎麼搞的?」我請教他在二十餘年後的今天,還可能對人如此不留情面嗎?還是認為做學問就得如此直言無諱?他認真的辯解道:

「1961年,我的《中國現代小說史》出版後沒多久,紐約時報很重視,就在〈星期書評〉 PageⅢ中刊出書評,請了A.C. Scott評。但是,他外行說外行話!雖然對我的書很重視,評文卻不得要領,尤其觀念左派,所以,我不太高興。後來看到他,我就罵他。我這個人是這樣的,我是不打人的,都是人家先打我!像顏元叔,是他先罵我,因為他講『復辟』,好像張勳復辟一樣,這是一個壞字眼,我又不是軍閥!所以,我才會出來反駁。」

強調經典閱讀 孩子才會有興趣

不過,回想起當年的活動力十足,夏志清也不免對現況有些許感慨:「我現在寫文章都是幫人家寫序而已,別的我都沒看,沒辦法全部看,太吃力了。你不看全部,寫出來的文章,力量就不夠,沒辦法評,所以,就只有寫個序了。評論當代的東西,我越來越不做了。寫當然還是可以寫啦!只是,講起話來連自己都不sure,沒意思嘛!現在就是王德威一個人了,他看得多。可惜他就是不大罵人。哈!哈!這個地方他很吃虧的,他是四平八穩地講起文章來。不過,人家也不敢挑戰他,所以,他很寂寞,very lonely,人家都打不過他,都跟他走。」

接著,我們就談到讀書。夏志清非常強調經典閱讀的重要性,他以為年輕的時候,程度不夠好,讀不下經典沒有關係;但是如果到了相當的年齡,譬如高中、大學了,還是覺得莎士比亞不好、杜甫也不好,那麼,一定是have something wrong with you!所以,這時就要懂得謙虛,一定要改過來。他強調學生必須要喜歡莎士比亞,如果不喜歡莎士比亞的話,對英文就不會感興趣。就像不喜歡莫札特、貝多芬,從小不聽古典音樂,只聽Rock、Beatles,就沒長進了。或者假設從小就一直看瓊瑤的書,可能以後就很難跳脫得出來,境界上就差很多。所以,經典作品是一定要看的,如果不喜歡看,父母是要負責任的。父母must make the child like better things,要想辦法讓他的孩子對向上的事有興趣,趣味才高,這樣才有救。

小時看三國 年紀大點看紅樓夢

1978年時,夏志清在文章中強調自己在小學三年級時就讀完整部《三國演義》,而且認為作為一個中國人,如果念完初中竟還沒讀過《三國》,則就算再用功,教育也是欠缺的。我請教他,中國文學經典那麼多,何以特別拈出《三國演義》?夏志清的解釋非常有趣,他說:「《三國演義》我覺得是應該讀的,因為這個是歷史信實度,reliable history,壞人也有、好人也有。女人講少一點,講國家大事、男人義氣,沒有exaggeration(誇大)。我現在還是覺得它最好。雖然裡頭殘酷的事也不是沒有,但是,小學時看不出來,只是覺得熱鬧。衝突是有的,經過一番努力,一下子又灰飛煙滅。曹操起來了,一下子又是司馬家起來,只要努力就有成功的希望。《三國演義》的好就在:一是簡單文言,不用看字典就可以唸下去;二是可以看人家打仗怎麼打,非常好,因為這是real。」

「所以您覺得《紅樓夢》不看沒關係,一定要看《三國演義》?」我追根究柢。

「《紅樓夢》也要看,年紀大一點才看,不用太早。我看《紅樓夢》是大學一年級時,太早不好。而且,我看intelligent的程度,賈寶玉非常好嘛!中國的好人不多嘛!它講女性都非常之真。林黛玉很好,薛寶釵也很好,人家都罵薛寶釵,其實各人做各人的人嘛!」夏志清幽默地回答。

但是,當我問他對推動幼兒讀經的看法,夏志清倒不太贊成。他覺得孩子教育可能從音樂開頭會較好。強迫讀經,不考慮孩子的興趣並不好,硬要背,會抹煞閱讀興趣,他說他們小時候背書是歡喜的,現在不流行了。夏志清對美國的學校教育顯然頗有微詞,他說,近年來,美國很多家庭都不讓孩子去學校上課。因為,到高中去,看到每人穿的衣服都一樣、都很貴,小女孩穿性感衣服,父母也不管,簡直不像樣!他覺得還是中國人和猶太人的家庭好些,不管再怎麼窮,一樣要求孩子向上。

讀英文要順著興趣走

夏志清從年輕時在英文上便下了許多功夫,而且有很好的成就。我請教他學英文的要領。他說其實沒甚麼秘訣,不過就是順著興趣走,將每個生字都記住。他說:

「英文這種東西還是要有興致的,沒有興致是不行的,沒辦法勉強的,我的興趣就是念文學。念書一定是有目的,我的目的就是把西洋文學的經典都看完。我覺得小時候瞎看是沒道理的,最偉大、最好的要先看,看了就會有根柢,根柢好,學習就快,中文、英文都一樣。中國人其實還是要多學一些外國東西,多念一點洋文,德文也好、法文也行,如果英文再好,那就不得了了!這不難的。不過念書這件事,真的要有興趣,有興趣的話,會覺得越難越好。」(圖說:夏志清與夫人攜手漫步在黃昏曼哈頓街道。)

他一再強調,做父母的絕對不要逼小孩子做他沒興趣的事情。比方說,兒子要畫畫、聽音樂,偏偏不讓他去走這條路,這都是害人的!談戀愛,非要把他put him away,這都是害人精。

走路用飛的 身體好得一塌糊塗

夏先生在《雞窗集》序裡曾說:「每晚二三點鐘『雞窗』夜靜之時,我不在讀書,即在寫文章、打字,而且往往清晨六點鐘才入睡。」我請教他現在還是維持這樣的習慣嗎?他回說:

「生病以後就沒有了。我一向身體好,說起來生病真是冤枉!六十一、二歲的時候,我先是戒菸,接著食物改良,不大吃肥肉;第三開始運動。剛開始,體育館的跑道一圈都跑不到,兩圈、三圈、四圈,後來,中間只要休息幾分鐘,我可以跑上三十圈。八三年,我到大陸去,走路用飛的,像是仙人一樣,身體狀況好得一塌糊塗!九一年退休時,你看到的這個房子,幾乎都是我一個人弄好的,全部的書上架,搬上搬下的。九二年夏天,運動過度,晚上,心臟「嘟」地一轉,就到醫院去,從此以後就倒楣了。以前,我從不看TV,News也不看,覺得浪費時間。一回,到印第安那朋友家,吃過晚飯,大家都不講話,坐到電視機前看節目,我覺得滑稽死了!生病以後,我也變成這樣,吃晚飯時看TV。唉!時間浪費起來真快呀!」

我安慰他:「日本導演小津安二郎在他導演的《早安》片中,似乎說過『這個社會有時候有一點浪費也是好的』,夏先生顯然不必為看一點TV新聞就如此自責!」

他想了想,像孩子似的高興地說:「也是。身體不好時,看書很累,只好看看TV。身體好了,就又不看了。我就是喜歡看書,系裡送我一件粉紅運動衫,我不歡喜,本來可以退錢,昨天,我心血來潮去『退衫』,買了兩本書之外,又退了我九塊錢。一件運動衫,換兩本好書,很划得來的。」

做事風格 永遠做最好的

夏志清快人快語,訪問結束前,他總結自己做事的原則是:「其實我只是Do my best。我這個人做事就是這樣子,永遠做最好的。好像連講笑話也是,make you happy!」

離開他們的寓所前,赫然發現,為了讓書桌墊高些,桌面上,竟然放了一塊又厚又重的木頭砧板!我們不禁瞿然大驚!夏志清的評論如此犀利,原來是在砧板上寫出來的,難怪用筆如刀、削「文」如泥!於是,我為當時的訪問記下了一個「在砧板上寫評論」的標題,沒想到竟得到他的謬賞,來信一邊稱讚我眼光獨到,一邊還不忘解釋並修正砧板由來:

「大文標題起得真棒,看到的人,都會叫好。其實,砧板是陳幼石送的,她常常送我禮物,收到砧板時,我已經很出名了,而且我的英文文章、著作都是打字打出來,與寫中文無關。原先我把這塊板放在書桌下面的地板上,讓我拖鞋裡的兩只腳舒服一點。後來覺得書桌太低,放在桌面上,看書寫字更方便,就一直用到現在。但看到書桌的訪問者,不知多少,只有你是靈機一動,把『砧板』二字放文章的標題上。這是你的聰明,實在很了不起。」

砧板的下落

2006年,他當選中央研究院院士,我寄去台灣報紙的相關報導並寫信恭喜他,他在回信中除了告訴我們「身體還不錯,不像是即將86歲的老人」外,還高興地說:

「兩年後,假如我來台北參加中研院的大會的話,主要可同新舊好友會面並敘一番。如我〈雞窗夜靜〉此文所說,老友去世的很多,台北剩下的可能只有懷碩、陽孜…你同全茂弟,雖然難得見面,也可算是我的老友了。」

最後,他還不忘逗趣地交代那塊砧板的下落:「書桌上的砧板,我早已放在別處了,謝謝你的文章讓我那塊砧板出了大名。有砧板在,把板上的雜物拿掉,還很方便。沒有了這塊板,書桌上供我看書、寫字的space愈來愈小,只好從左到右才可寫封像樣的信。」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相關報導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